军应当立即退守潼关。

    自那时候起,白广恩胆小如鼠的形象便深入高杰之心。

    再加上高杰虽然勇悍,但为人心高气傲,从吴甡从剿匪时便骄悍不为所用,行事常常自作主张,每闻白广恩败绩,便是不屑大笑,认为理所应当。

    后来孙传庭采用了高杰的主动进攻之策,明军初战时,高杰所部悍勇难挡,以一己之力破贼三分之一,但后部明军跟之不及,高杰部很快孤军深入。

    刘宗敏、李过等自知高杰勇悍,便亲自用命,督兵死战,当时的大顺军不是如今已经被不断击溃的大顺军,他们一路连战连捷,士气高涨,高杰竟一时无法将其彻底击溃。

    流贼越来越多,很快高杰便陷入重围,白广恩的火车军未战先溃,以致各路官军连环崩溃,大顺军乘胜一路追到潼关脚下,可谓尸横遍野。

    高杰此时仍在苦战,白广恩自知事已难为,便弃火车军大部,只带部分精锐和家丁奔走汝州。

    沿途见到正陷入苦战的高杰所部,白广恩不闻不问,只顾逃命,因此高杰对白广恩更为嫉恨。

    孙传庭退往潼关,也明白火车军溃败一事内情,不仅没有怪罪白广恩,反而请求朝廷加他为荡寇将军,命他收拢沿途的溃兵守卫潼关。

    当然这令奋勇杀敌的高杰更为不满,索性就连潼关也不回,就地修整观望。

    白广恩对孙传庭极为信服,贼兵围城时亲自登城力战,在这期间白广恩曾数次向高杰求援,晓以大义,但高杰就这个性子,因为之前的事情仍耿耿于怀,也不来援。

    后来潼关失守,白广恩家底都拼了个精光也没打赢,就连孙传庭都战死了。

    那个时候的白广恩,是既怕高杰报复,又怕朝廷问罪,身边没有兵马也无亲信,一路逃到固原四面被围根本无处可逃,终究还是降了贼。

    同事间的高杰,独自北上迎战李自成失败,所部也是尽散,一路辗转向江南窜逃,至此,二人隔阂已经达到见面即攻杀的地步,再往后就是他们二人都陆续被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接纳和启用之事。

    直到崇祯十七年陈奇瑜为总督,再加上崇祯皇帝真正信任,这才让高杰找到了彻底效忠朝廷的理由,自此以后便听从檄令,老老实实跟随各路官军联合进剿。

    在这三年之间,高杰所部于北野战击溃建虏,创造了于当时来说几乎不可能的战绩,在联合进剿时又战功卓著,数次凭一己之力击溃流贼大部。

    陈奇瑜亦曾盛赞,高杰其人,勇悍难挡,冠绝三军。

    不过这三年之间虽有陈奇瑜压服,却仍未能让高白二人尽释前嫌。

    甚至于,高杰觉得这三年来白广恩的战绩,完全都是跟随在宣镇军屁股后头捡来的,白广恩越是屡立战功,高杰就越是觉得他名不符实。

    三年来官军节节胜利,逐步收复山西全境,战功最高的高、白二人却隔阂更深,陈奇瑜去世以后高杰所欠缺的,就只是一个新仇旧恨一起算的理由。

    恰好,练国事的消息给了他这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