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的三人身上的目光,却有了那么几分炽烈。

    羡慕,嫉妒,却又有着些复杂的鄙夷,这一刻人们到底在心里想什么,连他们自己都很难说的清楚了。。。。。。

    其实,说到底,文人最在乎的东西,还是官位,这一点从来没有变过。

    而实际上,很多人也明白,此乃先抑后扬之道,如此有奖有惩,还不就是为了大秦治下的河洛能够长治久安。

    这样的伎俩,在他们眼中,并不会有太过神秘的地方。

    但话说回来了,就算知道这一点,一些念头还是不由自主的从心底冒了出来,因为他们更明白,经去年一战,河洛重归后周治下的希望已十分渺茫了。

    这是众人的共识,秦人兵戈太过犀利,在那时颓势毕露,后方火起之下,依然连战连捷,几乎无法阻挡。

    河北援兵,大败,各路勤王之师,阻于郑州,难得寸进,淮右岳东雷部,困于汝州坚城之下,一路偏师入河洛,虽然搅动的河洛天翻地覆,但依旧是连战连败,而秦军兵锋所指,各路义军几乎都是一触即溃。

    这样的武功,别说后周不可能有,就算遍数历代王朝,也不多见。

    而一旦明白了这一点,又有几个人会真的心怀故国,愿为故国一死而尽臣节?

    三人施礼道谢,难掩激动之色。

    但说实话,惊喜或有之,更多的却还是狐疑。

    在这次已经传的沸沸扬扬的文楼之会上,得了这么大一个便宜,惊喜自然难免,但狐疑犹豫之处在于,在众目睽睽之下,得了如此封赏,之后情形如何,他们真的心里没底。

    要知道,后周治理河洛多年,有些观念早已根深蒂固。

    他们最在乎的,还是乡里风评,民间声望。

    而这些风评,声望从何处来,他们也再清楚不过,河洛的读书人口中所出,便是风评,读书人所尊所敬,便是声望。

    他们不知道,一旦为秦人效力,这名声会是如何?

    到了今时今日,后周对河洛的影响力依旧如此强大,可见,后周之治,并非那般一无是处。

    卢氏来人还算心安,毕竟卢氏颇有善名,乡里之人,多感卢氏厚恩,不会乱嚼舌根儿,就算颖阳之外,名声不好,也与卢氏没多大干系。

    却是李王两家来人,过后仔细琢磨一下,嘴里开始发苦。

    说起来,去年乱起之时,帮助秦军守城,实在出于无奈,兵凶战危,别说在秦人刀枪之下,他们两家没那个能力做反。

    就算有,他们也不愿见周军破城而入,以当时那个乱劲儿,周军一旦入城,还真的能分清楚,谁是秦人帮凶,又是哪个心怀故国,对后周念念不忘?

    如此得来的一场功劳,是意外之喜不假,但汝州劝农使?

    汝州现在的情形,谁不清楚,周军攻城不得,遂迁汝州百姓南下,战后汝州地界,可以说杳无人烟。

    到是四月间,有人陆续来到汝州,占据了好多田地,并开始匆忙耕种,今秋也许会有些收获。

    但那些是什么人?那是大爷都是大秦殿前司禁军兵卒,这些人能服管?

    想到这个,李王两家来人头都有些大了,名声什么都顾不上考量了,只剩下了满心的苦恼,却无人诉说。

    两人默默对视了两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浓浓的担忧,要知道,一旦官职下来,办的不好,就是罪名啊。。。。。。。。。

    但胡烈不会管那么多,说实话,活了二十多年,当数今日最是痛快。

    他也拿足了架势,在他身后站着的两个男女,看他这副模样,羡慕之余,心里也是暗笑,这位胡都尉,十有**在模仿晋国公的一言一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