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点。

    有慈悲之心,却又有着读书人的矫情劲儿,实际上当起了商人,却从不承认自己是商人,很多人都有着视金银权势如粪土的骄傲,在乡间享有声望,却又不是官身,只能归类到仕绅之流。

    读书不成,也就决定了他们的立身根本发生了变化,而和文人们喜欢激辩不同,当医术成了谋生技巧的时候,他们和工匠也没什么区别,就是一个字,藏。

    他们之间的交流几近于无,都是父传子,师传徒,弄到后来,连医书著作,都少了,就像大秦这里,能够传于民间的医书,寥寥无几不说,编写之人,也多数非是真正的医者出身,而是一个个的喜欢著述又对医术感兴趣的读书人。

    由此,可见其中之敝帚自珍了。

    闭塞,意味着很难有大的发展,甚至会产生倒退,这已经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不必赘述。

    长安的杏林之会,准备的不可谓不充分,但香侯府的女人们还是低估了其中的困难。

    如今的情形是,长安里名医汇聚,但除了几位与香侯府走的非常近的大夫之外,几乎没有人松口。

    一个香侯府,并不足以震慑他们,甚至皇帝陛下亲至,也不能逼迫他们放弃自家几代人的心血,只为了去搏个名声或者得到什么金银细软之类的东西。

    这个分外顽固的行业,还有着一群分外顽固的人,想要敲碎这个坚硬的外壳,在如今香侯府的几位主事之人的眼中,几乎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为难的地方在于,完全无法用强硬的手段来对付。

    医术这个东西,只要有一个不情愿,信口胡言之下,产生的后果就不堪设想。

    香侯府这下就有点坐蜡了,用进退失据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女人们的短处,也显露了出来,一旦事有不谐。就乱了手脚。满世界的寻找支持。但别说宫外的人不愿意掺和,便是宫里的贵人们,这次也嫌香侯府过于多事了。

    于是,这事弄的人尽皆知,但香侯府所谓的杏林盛会,却一推再推。

    而因慕香侯府以及长安繁盛之名而来的各地名医,也怨气渐生,因勾心斗角。相互结怨者,比比皆是。

    香侯府这边后悔的肠子都快青了,焦头烂额之下,没少向国武监求援。

    但国武监能帮得上什么忙?在杜瞬卿字里行间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位国武监祭酒,对香侯府已经有些不满。

    也许在他看来,香侯府的女人们求名心切,才折腾出了如此局面,纯属咎由自取。

    但无论是杜瞬卿,还是赵石。其实都明白,这事还真不能不管。

    多少人等着看国武监的笑话呢。赵石甚至可以想象,香侯府闹的这么大,国武监编纂医书的事情,已经传的老大。

    国武监编纂医书?不定要笑坏多少人的大牙,怎么听都是不务正业。

    而且出头的还是香侯府的女人,最后若是没有个好点的结果,国武监的名声肯定一落千丈。

    说不定,朝堂上也要生出许多变故,一些人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吗,肯定不会。

    这简直就是送上来的把柄,之后限制国武监的条陈,将一个连着一个,弄垮了国武监,就是打晋国公的脸。

    在这个上面,一定会有人不遗余力的去做,因为这是长安国武监,大将军赵石成名之地,也是他的根基之一。

    当机会到来的时候,所谓的江山社稷,所谓的国事为重,都不如狠狠的打击政敌来的重要。。。。。。。。

    还是那句老话,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赵石摸着下巴,沉吟良久,这事压下去好说,后果却不如人意,但真要办下来。。。。。。可不容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