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校场,连绵延的围墙都已到了收尾的阶段,比起承恩湖对面刚开始修缮的西山大营来,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总的来说,也就是基础设施弄的不错,想来这个上面武学山长折大将军是没少出力的。
尤其是武学中还有一群童生,比起那些桀骜不驯的家伙,这些童生可就规矩老实的多了,到底都是些半大孩子,都是京师小户人家子弟,有那么几个虽说和兵部一些人沾些亲戚,但却也不是世家子,没什么娇气的地方。
这些童生入学之时,还是当今圣上掌管兵部的时候,是那位陛下一手操办的,当时兵部上下许多人还对武学颇为热衷,暗地里送了不少自家的旁支子弟入学,但事隔两年,景王登基为帝,两年间接连两场大仗打下来,兵势如火,武学哪里还得人关注?
不过这些童生却是武学中扎下了根,便是有些想走也不容易了,毕竟这些人的名字都在兵部录入了文档,有着一个陛下钦点的名头在,放走一个两个看似不打紧,但应景的时候追究起来,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所以一年多下来,这百多个童生却是一个不少都在这里。
这些童生出身寒门,又没见过多大的世面,不像是那些从军中抽调上来的家伙们,最少身上都有个校尉的官衔在身,自然是旁人说什么是什么,多数不敢稍有逾越的。
那些国子监出来的教授们多数也愿意教这些童子们读书习字,至于武课上能学到什么,却是不好估量了。
赵石清楚了这些情形之后,却也不去找那些军官的麻烦,那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自然不会上赶着去做的,当初在西山大营整训羽林左卫,那也是赶鸭子上架,手段粗暴蛮横,若不是时机恰好,又有兵部鼎力支持,哪里会有如今的羽林左卫?就算如此,当时也是如履薄冰,更是数次险些酿成兵变,如今既没有人在后面赶着,又没人给他指定职位,他自然不会逞强非要给这些家伙一个颜色看看的。
所以两天之后,便即接过了教授童生之责,其实也没人跟他争,武学的摊子才铺起来教授不像教授,生员不像生员,科目上就是几卷兵书,军阵演练,这样简陋的框架,颇像是后世的一些面子工程,有些做过便完的味道,当然了,是皇帝的面子工程,如今皇帝已经登基,在忙更大的事情,武学这点小事自然也就不在人们眼中了。
这位年轻的朝廷新贵来到武学的消息不一时便人尽皆知,将这些童生纳入掌管之列的时候,还有不少人来观瞧,如今赵石的名声在军中也已经不小了,武学夺魁时便有人称其为巩义幼虎,东征一役,斩获数万,更是名声鹊起,只要在军中呆过些日子的,没有人会不知道京师有一位掌管羽林军的少年将军,号称血虎,曾经单骑出关,阵斩金国悍将萧幕而还,勇猛无双,乃京师羽林军中第一猛将等等,这样一个人却来到武学教授生员,实在让人忍不住想来看看的。
但两日过后,便再没有一个人会无故出现在周围左近了,赵石还是秉承了他一贯的手段,变着花样的成功让这些孩子对他恨之入骨,却又畏之如虎,那些旁观的家伙们也只用两天就明白了,这位年轻的朝廷新贵为什么在京师的名声虽大,却是毁誉参半了,这些还只是些孩子,折腾起来便这般严酷,不讲一点人情,想想作为他手下的军兵,得受多少罪,吃多少苦头,还只是想想,寒毛根儿就都有些发冷的,恨不能离这人越远越好,哪里还有人想来旁观?
不过在赵石自己想来,武学应该是培养军官的所在,出来便要带兵打仗的,其生员自然是在军中抽调为好,因为这些人清楚军规戒律,教起来也不会费时费力,但要照长远看,却还是这些童生有前途,他们就是一张张白纸,在上面画什么都会留下浓重的痕迹,比之成年人可塑性要高的多的多,但也必定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看出成效来的,按照他的想法,武学若能一直办下去,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才能让这些童生真正成长起来,源源不断为军中输送新鲜的血液,就好像后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