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倭**队精锐主力,并没有跟整个倭国的军力相对抗。——如果倭国下面的强藩真的拧成一股绳,入京勤王。顾远东他们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的。

    好在他们事先计划的周全,既有雷霆一击,也有绥靖怀柔,对倭国的各大势力分而化之,才保证了他们计划的顺利实施。

    在顾远东指挥顾家军第八军团浴血奋战的时候,齐意欣也没有闲着。

    她早就对倭国王室被灭之后的政治走向有所考虑,也有所准备。

    顾家在倭国渗透多年,她如今要调派起人手来,自然很方便。

    她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倭国都城的国立大学。

    学子向来是最热血,最爱国,但也是最容易被煽动、被蛊惑的一群人。

    齐意欣早就派他们的人手,在倭国的国立大学里面,宣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观念,然后将极有诱惑力和煽动性的“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灌输到倭国国立大学学子们的头脑里面。

    自由向来是最香甜的诱饵。

    民主也是最动人的乌托邦。

    平等是画出来充饥的大饼。

    博爱更是裹着毒药的蜜糖。

    如果让历史自由发展,终有一天,这一切,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真正的秩序和规则,还有莫大的利益和好处。

    可是如果揠苗助长,在实际条件还不允许的情况下,推行这样的政治制度,带来的,只会是一场超乎人们想象的灾难。

    好心办坏事引起的破坏力,比故意做坏事引起的破坏力还要大。

    齐意欣知道,现在倭国发展的阶段,也就是君主集权制最符合他们现在的社会发展。可是她不能让倭国就这样顺着这一条路走下去,她要让他们提前走上另一条路。

    另一条看上去很美很强大,实际上处处是陷阱泥塘的羊肠小道。

    如果这一切能成功,齐意欣很清楚的知道。倭国最好的结果,是会变成她前世那个叫作“印度”的国家,看似庞大自由,其实骨子里就是一潭烂泥。不会对新朝造成任何威胁。

    事情的发展,确实如齐意欣估计得那样。

    先在学子们当中散布倭国国君鱼肉百姓的证据,然后让他们看到。人人平等是正道,帝王将相是浮云。

    这一招,兵不血刃地瓦解了倭国国都里面不多的几支宣称要为倭国王室复仇的抵抗力量。因为他们的基础是倭国普通民众,可是当普通民众都认为没有必要为那些蹲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的帝王将相们复仇的时候,他们的基础也就没有了。抵抗力量自然也就烟消云散。

    第二招,就是在倭国国都的世家大族,和下面的强藩大名当中。推行多党制执政的政治理念。

    对一个国家来说,党派越多,其实办事效率就越低。对这个国家的整体利益是好是坏姑且不论 ,但是对它的邻国来说,却是绝佳的利好消息。

    谁关心这些制度是不是对倭国有利呢?——反正只要对新朝有利。就是好制度。

    如果有哪个新朝人来关心倭国是不是会有一天会“国将不国”,一定是脑子进水了,严重得可以用叛国罪论处。

    齐意欣的这些举措,在倭国国都的国立大学掀起轩然大波。一批批学子上街游行,要求制定宪法,废除君主制,实行多党派轮流执政的制度。

    这种提议,也得到倭国权贵的暗中支持。

    因为多党派轮流执政,在目前来说。就是让这些倭国权贵坐地分赃,将以前属于倭国王室的那一块大蛋糕拿出来,让他们共同分享。

    这一切,看在顾远东眼里,也是暗暗心惊。

    原来帝王将相,就是在倭国。也不受人待见吗?

    他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