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赵家只能被动地收紧举荐和恩荫的用官渠道,转而大力发展科举。

    而武则天现在,则是有选择的余地。

    事实上,在吴宁的影响下,老太太已经主动地走上了北宋的道路。

    你看呗,废除坊市,大力兴商,这是不是宋朝的大方向?

    如果她再大兴科举,那和两宋就更近了。

    而且!!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唐可不会重文轻武,大唐还有燕云屏障。不但有燕云屏障,整个亚州几乎都是大唐的后花园。

    这就...有点无敌了。

    现在武老太太缺的就是一点点眼界,这是历史的局限性,这个吴宁可以帮她弥补。

    “陛下....陛下是不是担心,科举不能胜任选官之责?”

    武则天抬头,“子究,寒门仕子还是太少了。”

    “陛下说的没错。”吴宁点头,“可是,科举之道既然是公平选拔,那为什么一定要是寒门仕子呢?十万世家子弟不一样可以通过科举在朝为官吗?”

    “嗯?”武则天皱眉,“那世家必会死灰再燃!”

    “制度变了啊!”吴宁缓声道,“选官的权柄在陛下手中,而非世家族长。”

    “再说,此次抄家,世家元气大伤,靠陛下掌管的科举是没法翻身的。”

    “可不同的是,陛下抄了世家的家,却还用了他们的十万文人,何乐而不为呢?”

    “......”

    也对!武则天有点动心了,她本来就是不执拗的人。

    相反,老太太这一生嫁给了权力,也屈从于权力。只要于权有利,武老太太从来都是没有原则的。

    就好像她可以为了梦想而入宫,可以隐忍在寺庙里等待机会。

    可以为了上位而讨好关陇门阀,也可以为了打击关陇门阀而立起七姓十家。

    更可以为了打击七姓十家而发展酷吏,现在为什么不能为了别的目的放世家一马呢?

    看了吴宁一眼,心中还有一丝疑虑,“那平民仕子还是没有世家弟子有优势,朝堂上不还是他们的天下吗?”

    “陛下!”吴宁淡然一笑,“微臣有一问请教陛下。”

    “说!”

    “陛下觉得,杀十万文人、半数朝官对大周的负担大,还是几百座官营书院的负担更大呢?”

    “......”

    “!!!!”

    武则天又惊了!!

    对哈,这小子太坏了!

    担心科举世家弟子一家独大,那就建书院呗!专教寒门子弟。

    就算在大周全境各州都铺上书院,那对朝廷来说也是负担得起的啊!

    此时,吴宁的声音适时传来:

    “只要陛下敢放开平民的上升通道,敢给寒门仕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臣保证,不出十年,必不会让陛下失望!”

    “......”

    武则天没接话,静静地看着吴宁。

    她的心里此时已经有了决定。看着吴宁是因为......

    太像了!

    武老太太心说,实在太像了!

    行事风格与那个吴宁几乎是一模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点子,永远会给你惊喜。

    而且,都那么坏,那么讨厌!

    如果,场下站的是吴宁,他也应该想得出这种既让世家继续为朝廷卖命,又绵里藏针,把世家慢慢磨死的绝户计吧?

    那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