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甘敬对他的惊诧很不以为然:“大家心里对这番过招都很门清,快刀斩乱麻的结束就好,不值得再为此纠缠,难道我要抱怨一番、哭哭啼啼一番?米切尔显然也很有气魄,像是一个主事的人。”
老陈苦笑,换了他是米切尔,这种气魄的评价如果要用五百万美元来换,那是万万不肯的。
“准备准备吧,等会《人民日报》的采访该到了。”甘敬提醒了一句,又笑道,“我这算不算是在上面正式挂了号了?”
“早就挂号了,不过这次动静有点大。”老陈如是说道。
一场文艺座谈会只是一场谈话,但它的影响力绝不仅仅局限在会上。
京剧的事宜像是从没碰到阻碍一般解决。
二十世纪福克斯像是从来没有夺权的打算。
《人民日报》的采访则像是筹备已久了的专访。
“阿甘,你对于电影行业有什么看法?”
“阿甘,国内的电影市场有没有对你在国外的发展起到作用?”
“你对传统文化的情缘又是从何而来?”
官媒问话比较笼统,出发点也比较大,这倒未必是面前的记者不愿意问些有趣的问题,而是那样的问题即便问了,到审稿时也是要修改的。
甘敬回答的比较泛泛,比较正式,比较符合价值观,不过他仍旧是说了些心里话的,亦如他在文艺座谈会上一样。
“电影吧,你说它不重要,它还真不重要,一部好电影的票房才有多少?几亿,十几亿,哪怕几十亿。恐怕任何一个省市的前列企业的体量都远比这个大,甚至于纳税额恐怕都比不过。”
“可是说它重要吧,它也重要,好电影是可以永远流传下去的,是可以伴随人的一生的,它有着极强的传播性和输出性。某种程度上,文艺作品皆是如此。”
“国内电影行业的同仁最应该做的就是把作品当作最重要的东西去打磨,我不是说真要投多么大,特效多么绚,而是态度。”
“你有一百万投资,就按一百万投资去拍故事,你有一千万就按一千万去拍,而不是拿了一百万,结果是二十万的心气去拍,那是不行的。”
“预算成本有时候难以勉强,但拍电影的艺术态度必须严肃,这不仅是对演员,也是对剧组上上下下成员的要求。”
《人民日报》的专访忠实记录了阿甘的话,并且在拿过去审核之后不觉有什么问题也就很快发了出来。
效果,很出众。
同时,也引来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
“阿甘,阿甘,你对于有的演员台词的时候念数字怎么看?”
“听说有演员是抠图去演,阿甘同志,快说说你的看法!”
微博上,甘敬转载了日报专访的动态下,很多活跃的路人发出了很多提问,而粉丝倒是很安静,只是在感慨,自家的阿甘越来越有范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