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禁止传唱苏黄诗词,可是以苏学士的名气,民间唱苏黄词的人并不算太少。当初高小余在杭州时,就听得许多人唱过苏词,也未见有官府出面查问。为何这须城,就唱不得苏词呢?

    “今下苏词,总不得真滋味。”

    这是当初高小余师父,在吃醉了酒之后,说过的一句话。

    高小余心里一动,突然想起了光阴蝉赠予他苏琵琶时的介绍。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是这个原因吗?

    高小余并不是特别清楚。

    光阴蝉所说的这个典故,他从未听人说过,就连师父也不知道。

    要知道,师父也爱学士词,却只能说‘不得真滋味’的话语,但究竟是何处的问题,也说不清楚。

    高小余犹豫一下,还是决定试一试。

    他向四处看了两眼,走到距离高墙不远处的一颗大树下。

    拥有宗师级的乐器专精技能,从某种程度上,也强化了他的听力。从高墙内传来的歌声可以判断出来,对方大体所在的位置。高小余在树下坐好,便取出了苏琵琶。

    他定好琴弦,把琵琶抱在怀中,而后深吸一口气。

    左手手指捺打琴弦,铜琵琶发出一个虚音,右手旋即急促的拨动琴弦。

    “这厮在做什么?”

    远处监视高小余的两个闲汉,顿时懵了。

    他二人你看我,我看你,想不明白高小余好端端的,为何突然弹起了琵琶来?

    就在他二人感到困惑的时候,高小余却突然唱出声来。

    “塞上长风,笛声清冷。

    大漠落日,残月当空。

    日夜听驼铃,随梦入故里。

    手中三尺青锋,枕边六封家书。

    定斩敌将首级,看罢泪涕凋零。

    报朝廷!谁人听?”

    歌声凄凉苍茫,却又透着一股子空灵之气,令人仿佛置身于无边无际的大漠之中。

    高小余曾随师父在关西流浪数载,更去过西夏,深入漠北荒凉之所。

    他能说的一口流利的关西方言,即便是当地人,也未必能分辨清楚。而他手中的这把苏琵琶,更采用的是‘五弦琵琶’,与当下最常见的‘四弦琵琶’略有不同。

    这五弦琵琶,源自西域,在盛唐时期最为流行。

    然而入宋以后,五弦琵琶渐渐被传统的四弦琵琶所取代,能使得五弦琵琶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少。这首歌,高小余取的是《将军令》的调子,曾经是唐王朝的皇家乐曲,流传至今,有多种曲谱和演奏方法,而五弦琵琶曲则是唐时西北地区最流行的一种曲谱。

    宗师级的乐器专精技能,令高小余和手中的琵琶产生出一种奇妙的灵魂共鸣。

    这把苏琵琶在他手里,似乎又有了生命,畅快淋漓的高歌。

    在经过如同擂鼓一般的散板引子之后,高小余突然变调为急板,是却迪奥旋律顿时成倍紧缩,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使得旋律无停顿的进行着,气势剧烈而紧迫,令人不由得热血沸腾。

    高墙后,是都监府的后花园。

    在一座暖亭中,端坐着一个中年男子。

    他身材高挑,样貌俊秀。

    许是吃醉了酒,他半靠在一张软塌上,眯着眼睛,仿佛睡着了似地。

    而在暖亭外,乐师和歌姬正唱着一阙柳词。那歌声曼妙,煞是动人,令暖亭软塌旁的青年轻轻点头,面带赞赏之色。可就在这时候,一个粗豪嘹亮的歌声传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