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和中,他就已经是两千石的燕相。

    延和四年入朝,拜任为御史中丞,永始二年升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与太子太傅上官桀、丞相张毅,并为国家重臣。

    虽然说,这个重臣也就是说说而已。

    那位丞相发起火来,所有执政加一起都得低头。

    但邓律依然借此,获得了巨大的权柄与想象不到的利益。

    御史大夫荥阳候邓律的名头,哪怕在这长安城,也是如雷贯耳。

    邓家依靠着执政大夫制度与燕王的后盾,这些年来日进斗金。

    他的几个孙子,甚至还在襁褓里,就已经有了关内侯的名位。

    女婿、故旧,千石、两千石不可胜数。

    讲道理,他该满足才对。

    毕竟,邓律自己都知道,其实他的才能,也就一般,不要说去和那几位致仕的执政相比了。

    便是那几个刚刚就任的年轻执政,也能完爆他。

    他能身居高位,不过是因为才能平庸,而且老实忠厚,肯听话,又有燕王背景,那位丞相爱屋及乌,有所眷顾。

    然而……

    从去年开始,一位位他的同僚,与那位丞相一起开创了永始盛世的执政卿大夫们,相继致仕、去国、出外。

    新的执政们,走马上任,抢班夺权。

    这让邓律慌张了起来。

    他才六十八岁,还年轻的很。

    还可以为汉家,为丞相效命!

    哪里肯致仕?

    更何况,他还看到了公孙遗死后的种种,见证了一个曾经车水马龙,迅速人走茶凉的例子。

    这就更加不肯挪窝了。

    于是,便对那位丞相的种种暗示,视而不见,装聋作哑。

    强行的赖在了御史大夫的位置上,以至于长安城中都有人做歌笑话他:无耻大夫,厚颜御史。

    他却无所谓,依旧强撑着。

    但,到得现在,旧技是再难撑下去了。

    因为,太子太傅上官桀,已经明确表达了明年出外的态度。

    这样压力就到了他这个御史大夫身上。

    更麻烦的是,上官桀可以去国出外,过个两三年就可以回来,又是一条好汉。

    而他的年纪,只能致仕。

    而一旦致仕,如今的一切,就将与他无关。

    最多拿到一个国公的封爵,一个大一点的封国。

    这怎么行?

    “丞相啊丞相……”

    “您会知道,这个国家,这个天下,是不能依靠那些年轻人,毛手毛脚的后生的……”

    “欲治国,还是吾等老成之臣,更加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