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九月大概是雨季来临前最后一个相对干爽的月份了。新近上任新华夏开拓队队长这个炙手可热位置的黄仪黄某人,志得意满地来到了被征服没多久的新华夏岛西北部进行视察,看看未来多年自己即将主政的这片沃土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截止1663年底,新华夏岛与本土之间的贸易额为330.4万元,其中从本土进口各类商品约139万元,出口至本土各类商品191.4万元,贸易顺差达到了史无前例的60万元,堪称华夏东岸共和国第一宝岛、王冠上的明珠,无论如何拔高其在东岸经济上的地位也不为过。

    在出口至本土的商品中,排名第一位的自然还是棉花了,共计48.9万元,第二名则是近几年异军突起的“猛将”蔗糖,已经达到了35.6万元,第三名则是往届冠军木材,为27.6万元,比起前些年几乎没有任何增长。

    去掉这三大项后,剩下的就比较零碎了,分别是胡椒12.2万元(近六年增长了11倍)、剑麻12.1万元、咖啡10.2万元(近六年增长了5倍)、精煤10万元(因为运力和价格因素,下降了20%)、可可9.5万元(增长了3.5倍)、橡胶8.7万元(增长了3倍)、香草7.1万元(增长了3倍)、海产品4万元、干果2.5万元、其他合计约3万元。

    从数据就可以看出,新华夏岛近些年的经济结构转变极快,六年前那种以木材、棉花和精煤为主导的出口经济,在近些年中已逐渐被蔗糖、胡椒等取代,一些新兴商品的出口额增长非常迅速,大有取代传统商品的趋势。据新华夏开拓队政府研究估计,在下个五年,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新华夏木材、精煤等商品的出口数字会下降,可可、咖啡的出口增幅会减缓,剑麻、干果、海产品会平稳增长,香草、橡胶、胡椒等商品的增幅会继续狂飙猛进,直到本土市场再度出现新的变化为止——殖民地市场,总是从属于宗主国市场的,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有什么改变的。

    当然了,别看本土与新华夏岛的贸易这么红火,但在远东多年负责商业事务的黄仪也看得很明白,由于在新华夏经营木材、棉花、剑麻、干果、煤炭、海产品、咖啡、可可、胡椒、蔗糖等各类商品的企业注册地多在东岸本土,因此大量的利润和税金也就被留在了本土。久而久之,这无疑导致了新华夏岛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不满,并为此多次上书执委会,要求改变目前这种不合理的财富分配方式,给新华夏开拓队政府开辟更多的财源,以便更好地建设地方。

    据说本土已经初步答应做一些让步,即以后要收紧《公司法》的有关条款,诸如那些在本土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新华夏岛可能有几百个工作人员,但注册地却是本土的企业,可能不得不在新华夏岛设立分公司了,以将一些营业税、出口关税等税金也转移到这边来,安抚一下新华夏岛诸君的不满——当然如果他们祭起利润转移大法的话也没办法,毕竟这都是在合法框架下的合法手段。

    1664年9月30日,新官上任的黄仪乘坐一艘船只来到了马任加港,对这座已被东岸人占领了两年半的城市进行一番视察。时隔两年半,马任加这座近年来多次易手的城市已深深打上了东岸人的烙印,大量军人、商人、官员、宗教人士涌进了城市,以胜利者自居的他们轻易地摆布起了整座城市,在这里建起了官署、炮台、仓库、码头、道观和集市,原本布局相对凌乱的马任加城也在他们的改造下一点一点发生着改变——大量乱七八糟且缺乏美感的木质建筑被直接推平,居住在其间的萨卡拉瓦人要么被集中送往了本土、澳洲、南非、吉布提,要么就是因为种种理由被塞进了岛上大量的国营种植园内,正好缓解了黑人劳动力不足而带来的困难,为华夏东岸共和国政府创造着自己的价值。

    马任加城内还有一些阿拉伯时代留下的建筑,其中既有包括清真寺、澡堂、医院在内的公共建筑,也有如商人宅院之类的私人建筑,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建筑都是用砖石建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