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心腹牙将,就算是金吾卫的几个头面重将在现场,也绝对不敢乱来。

    “嗯,很好。”李中易提笔,写了几大张纸,然后交到孟丹青的手上,叮嘱说,“口令不对,就地擒拿。胆敢反抗者,格杀。”

    孟丹青能够跟着孟仁毅当书僮,他不仅识字,甚至还会写诗作词。

    接过几张纸后,孟丹青定神一看,排第一行的居然是,口令:天王盖地虎,回令:宝塔镇河妖,李中易特意加了备注,这个在申时使用。

    “口令:野鸡闷头钻,回令:哪能上天王山。”

    “口令:地上有的是米,回令:喂呀,有根底。”

    “……”

    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的口令都不相同,而且也没有重复的。

    孟丹青一路看下去,别说一句话,就连半句都没明白,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传令给属下的军官。

    “你每天子时,亲自到我这里来取第二天的口令,明白么?”李中易忍住笑意,仔细地叮嘱孟丹青。

    上辈子,李中易很喜欢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中杨子荣和座山雕的经典黑话对白,他至今记忆犹新。

    打发走了孟丹青,李中易脸色一整,阴冷地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值此用人之际,谁敢玩忽职守,放走了周军的细作,别怪我李某不讲情面。”

    “喏。”郭怀等人单看李中易铁青的脸色,就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搞不好真要掉脑袋。

    磨刀不误砍柴功!

    孟丹青已经带人从中间线庙街开始,把整个河池县城,一分为二。

    那么,如果城内还有周军的奸细,就已经是瓮中之鳖,就看怎么想办法,把他们挖出来,并且顺藤摸瓜,一网打尽。

    李中易也没有把自己当成神,还是按照老办法,集思广益。

    各个都头先召集本都士兵集中讨论,征求大家的意见。然后,层层汇总到李中易的案头。

    李中易事先有话,不管多么荒谬的意见,都必须记录在案。

    老话说的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等各种意见汇报上来后,李中易安排文吏进行汇总,把相同或是相仿的意见合并成一条。

    到了李中易手上的时候,这些意见已经变成了简要的节略,短短的一行字就可以看清楚主要的内容。

    这样一来,李中易也就省了不少的事。

    还真别说,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就看你是否去挖掘,并重视之。

    有士兵就提出,周军大多是北方人,口音和河池土话大不相同。

    也有人更细致地提出,团结乡兵本来就是河池附近的各地乡民,可以把不同口音的人,聚集到一块,方便快速地识别周军的奸细。

    最让李中易感到惊讶的是,有个火长居然提出了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把河池县衙管户籍的户曹吏员们,都集中看管起来,户籍帐册全部封存。然后按照户籍的属地,每个吏员负责城内的某个具体的片区,配合街坊的坊正,一一清点辖区内的详细人丁。

    下面的意见,经过李中易的加工之后,变成了一条条的反细作操作章程。

    子夜时分,李中易亲自出马,带兵把城东的大街小巷,围了个水泄不通。

    无数的灯笼火把,照得街道上,亮如白昼。

    一队队团结乡兵,身穿厚甲,或手持盾牌腰挎钢刀,或是握紧长枪,虎视眈眈地盯着每家每户的大门。

    在一座临时征用的茶肆二楼,李中易随意地坐到了窗边,面前的茶桌上,摆了一壶刚沏好的峨眉雪芽,还有几碟小点心和瓜子。

    楼梯声响,黄景胜匆匆上楼,走到李中易的身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