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着,与其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如跟着李中易指引的光明大道,一直走下去。

    打发了周道中之后,竹娘从锦幕走出,手里捧着一只托盘,茶盘里除了一盏热茶之外,还有一小碟炒得香喷喷的西瓜子。

    “爷,累了吧?歇会子,品品茶,磕一堆瓜子,解解乏。”竹娘将托盘摆到小茶几子上,笑吟吟的招呼李中易用茶。

    作为在李中易身旁极为有宠的妾室,竹娘在李中易面前,说话也比较随意。不像叶晓兰和韩湘兰等普通妾室那般,哪怕生了儿子,养育了女儿,依然在李中易跟前战战兢兢,惟恐惹恼了君夫。

    这次出征,竹娘恰好坐满了双月子,女儿丽娘交给四位乳嬷嬷喂养,又有一大堆丫环婆子就近轮班伺候着。尽管还是有些不放心,因惦记着李中易的安危,竹娘死活要跟来,李中易也没招。

    此类竹娘之外,同行的还有叶晓兰和李七娘。叶晓兰这次为老李家的传宗接代立下了大功,她所生的男娃旺哥儿,在李中易的诸子之中排行第四。

    按照老李家的老传统,李中易的所有儿子,都需要由祖父李达和取正式的大名,所以,旺哥儿这个乳名,还需要叫上一段时间。

    在这个时代,女人怀孕生产,形同走了一遭鬼门关。不仅如此,初生的小娃儿,夭折的比例极高。

    按照习俗,豪门簪缨世家或是权贵之家,一般都是在小娃儿满十岁之后,方正式取名,并列入族谱。

    老李家的情况又和旁的权贵之家,颇有些不同。李达和及李中易,这父子俩,都是闻名整个大周的名医,颇有些照顾婴幼儿的厉害手段。

    到目前为止,老李家的孙辈子嗣和孙女儿们,竟然个个都健健康康,活蹦乱跳的存活了下来,实在是令人羡慕不已。

    至于,生了女儿的韩湘兰,则被李中易故意扔在了家里,让她帮着打理开京大宅内的家务事。

    当家的男人走了,大宅内又只剩下彩娇,以及一直和李中易拧着干,尚未收房的李翠萱而已,有多少家务事需要打理的?

    李中易盘腿坐到榻上,顺手端起茶盏,撇掉碎末,小饮了一口,嗯,还是竹娘更贴心一些,茶汤的水温不凉不热,适合饮用。

    “家里的小东西,毋须担心的。”李中易放下茶盏,抓了一小撮瓜子在手里,含笑安慰竹娘,“伺候丽娘的乳嬷嬷以及丫鬟婆子们,都是在开封那边的老人儿,从接生到喂奶,到照顾长大,自有完整的规矩,另外,还有她们祖父亲手教养的三名医婆子,就近伺候着,断无照看不周之理。”

    竹娘闻言后,不禁幽幽一叹,她跟在折赛花身边的那些年,被她砍下的脑袋,没有两百颗,也有一百多颗。

    在开封的时候,竹娘听得道的高僧说过,杀人太多有伤阴德,恐怕会祸及子嗣?

    古人,大多比较迷信。尤其是内宅的女性,包括薛夫人和折赛花在内,也不例外,她们都信佛。

    以薛夫人为首,楚国公府每年白送给大相国寺的布施银钱,至少过万贯。

    然而,李中易却是典型的唯物主义者,从来不信鬼神。

    只是,家中的女人们平日关在宅门里,实在是闲得没事做,她们花钱买个开心乐意,李中易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只当不知道的。

    “唉,爷,以前奴家不太明白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道理,如今,奴家算是知道了,什么叫作母女连心。”竹娘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样,让李中易心里颇有些不是个滋味。

    李中易柔声说:“竹娘,说正经的,今日不同于往昔,我身边的近卫多达几千人。趁现在骑兵营还没登船完毕,船队还没出发,你不如回家里照看着丽娘?”

    竹娘没好气的瞪着李中易,摇着头说:“奴家心里放不下丽娘,但更担心您的安危。算了,不提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