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到府衙,陈楠就收了无数乡绅送上的名帖,不用看知道这是请他驱逐倭寇,保境安民的。陈楠见了不由苦笑,外人以为他一个知府能量很大,但在这城内上头有巡抚,布政司,按察司一级一级压着,哪里有他决定出兵的权力。

    眼前不是巡抚大人好一个太极拳,甩手一丢,将责任推他身上,他搞不好还要背黑锅。这知府他当的实在是悲催啊。

    回到府衙内堂,换上燕服,喝了杯茶,定了定神后,陈楠对长随道:“把张师爷叫来。”

    不久一名师爷打扮的人,走到了内堂问道:“东翁,今日抚衙商议得如何呢?”

    陈楠是绍兴府上虞人,而张师爷也是他的同乡,在这无绍不成衙,无宁不成市的年代,什么师爷,有比又是同乡,又是绍兴人来得更牢靠。

    陈楠将今日的事一说,张师爷斟酌了一会替他分析道:“东翁啊,这事不好办啊,一边是百姓民心,一边是官场同僚,两边都是不能得罪啊。”

    陈楠道:“我也想置身事外,可有什么办法?可有两全其美之策?”

    张师爷想了一会道:“若是文武官吏,避之都来不及,绝不会沾染上这事,是指望不上的,这我倒是想不出来。”

    陈楠叹了口气道:“那两权相害取其轻?”

    张师爷道:“当然取官场同僚。”

    “怎么说?”

    “东翁,你的知府任期,最多不过两年了,遭了骂名忍一忍也就过去了,但是官场同僚,却是要处一辈子的,你说你取哪个?”

    陈楠点点头,他任知府以来战战兢兢,名声不算好,但也不差。他也是有良知人,但与良知相较,自己的利益,更重一些。

    陈楠左思右想,发觉自己确实别无良策后,只好按着张师爷说得办法,从案上提起笔来,犹豫了一下,又重新放下。师爷在一旁问道:“东翁是不是让我替你来写?”

    陈楠长叹道:“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我是不愿下此决断的,我的好师爷,难道就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张师爷也是踱步凝思,半响道:“我是想不出来了,会馆里的其他师爷,多半也是想不出。整个城内,恐怕也只有侯官县衙的沈师爷,倒些能耐,我去求一求他好了。”

    “沈师爷,”陈楠沉吟了下道,“提及沈师爷,我倒是想起他上一次提及的人。有一句什么的,我差点忘了。”

    张师爷道:“莫非是那个‘燕可伐与’。”

    “不错,”陈楠一拍额头道,“瞧我这记性,上一次去濂江书院还见过此人,你看他?”

    “嗯,听沈师爷说这后生有难决断的事,可以找他,或许可以抱着希望一试。”张师爷言道。

    陈楠双眼一亮道:“那还不快,吩咐人立即备轿,我要去侯官县衙。”

    张师爷连忙道:“东翁,使不得啊,知府不入县衙啊,这是官场上规矩啊,失了体面啊。”

    陈楠也是失笑,是啊,自己是知府啊,一般而言上官有事,召下官去府上参见好了,哪里有上官亲自跑到下官官衙去的。若上官不经事先通知,跑到下官衙门的,那多半是来找碴的。

    张师爷当下道:“东翁请宽心,我这就去侯官县衙,就是求也要将那两人求来。”

    陈楠这才松了口气道:“一切就指望师爷你了。”

    此刻被知府大人寄予厚望的林延潮,仍是被关在城门外。

    天已是蒙蒙亮了,城东的炮声终于也是停了,令众人多少安心了一些。

    不过不凑巧时,这时下了一场雨,这雨着实不小,雨水浇落,顿时将城下的百姓淋成落汤鸡。

    城下百姓们,只等着开城门,没有一人去避雨,顿时有几分凄惨,林延潮也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