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他既顺应了民心,又包庇下林延潮淤田案,然后还打击了言官,简直一举三得。

    但是天子不明白,内阁平日不是也被言官攻讦吗?自己给他出气呢,为什么申时行在这时还要出面保言官呢?

    搏取清名?官官相护?

    天子道:“申先生,不要替他们说话,百官失责,台谏纠之,台谏失责,朕来纠之。”

    天子这番话,众官员听的很耳熟。

    张居正在位时,就曾说过,抚按官有延误者,该部纠之,各部院有隐蔽者,科臣纠之,六科有容隐欺蔽者,内阁纠之。

    没错,这就是张居正在位时,大明制度体系。

    巡抚巡按这些疆臣,由六部监督,六部由科道监督,科道由内阁监督。至于内阁里,当然是张居正说得算。

    可是张居正后呢?

    台谏,就由天子亲自来抓,百官失责,台谏纠之,百官当然也就包括了内阁。这才是天子理想的模式。

    如此内阁甘愿?

    申时行当了几十年的官,一路被无数猛人揉搓后,方才有今天的位子,无论是官场,文章都娴熟至极,他怎么会没有对策。

    不让言官监督内阁,他办不到,所以就……天子,百官失责,言官一律纠之。

    天子不是想管教言官吗?不行,言官如果以后不敢弹劾皇帝了,不是尽往内阁挑刺。

    所以申时行道:“陛下为君以来,广开言路,台谏感知遇之恩,莫不效死陛下,故国而忘家,忠而忘身。这都是天子恩典,朝廷德政之处。”

    “言官行事确有所不周,陛下理当罚之。若是陛下能恩容言官之过失,必成明君之范。”

    明君的典范,这个马屁的规矩不可为不高。

    一旁许国,余有丁等大臣也是出班道:“臣附议。”

    一旁众大臣也是心底对申时行佩服,这是什么?这是枢臣风范,不计前嫌,在天子面前力保攻讦过自己的言官,这是以德报怨。

    这等不一味讨好的天子,并维护文官体面的首辅,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

    言官们也是满脸羞愧,虽知道申时行在玩套路,但这一次怎么说也是承了他的情。

    天子见众官员力保,就算他有意要降罪这些言官,也没办法。

    当下天子只能对下面跪着的言官道:“既是如此,看在申先生以及百官的面上,予你们各自罚俸一年,以后若再敢如此,定惩不饶。”

    众言官们都是松了一口气当下道:“臣谢陛下。”

    言官的事揭过后,天子又道:“至于马玉以及其同党之事,必须明正典刑,以正法纪,内阁拟旨,要给众臣工,河南百姓一个交代。”

    申时行众官员拜道:“陛下圣明!”

    “另外河南官员上奏璐王就藩河南之事暂缓,交予部院重议!”

    下面潞王身躯一震,这时武清伯李伟出班即道:“陛下,潞王就藩之事,当初礼部,户部,各大臣都已是议过了,岂可屈于小民压力,而有所更张。处罚马玉已可平民怨,但是更改决议,有失朝廷体统,若以后小民皆效仿此举,朝廷制度何在?恳请陛下三思啊!”

    天子道:“武清伯请听朕一言,宗室之事,并非一朝一夕了。这一次除了河南官员联名上奏,请裁减宗俸外,河南周王府宗正朱睦楔也是上疏。”

    “疏里有言,眼下天下之害,宗室是其一,宗室人口不断繁殖,比二十年前多了一倍,朝廷宗俸若继续按口给之,国库虚矣。”

    “周宗正也是宗室怎不会为宗室计?朕也是宗藩出身,深知宗室与家国同体,但朝廷财政匮乏,也是不争之实。故而朕打算重议宗室俸银体制,至于潞王为朕的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