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土,三封贡。
倭国从国家到个人,从来目的性都很明确。
和亲的目的,不是为了公主,而是取得与明朝平起平坐的权力,双方以对等大国交往。
国土封贡都是为了土地利益和经济利益。
这就是丰臣秀吉的目标。
而从明朝考虑第一点和亲,绝对不行。
什么效仿王昭君故事也不行。
明朝是宗藩关系,就如同任何人见到皇帝都要拜一样,就算你外国使者又如何,岂不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宗藩关系现在人看来不理解,但在那个时代绝对比殖民体系更显得文明,因为我们不诉之武力使对方诚服。
历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当时虽然输了,但清朝上下还是很不服气,道光在奏章里写到‘小屈必有大伸’。
一直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广东沦陷,大沽口被攻占。
清朝被迫签城下之盟时,双方谈判最僵持的不是割地赔款,而是在外国公使不得进入北京上,为给大清朝保留最后的遮羞布。
最后八里桥之战,圆明园被烧,咸丰北狩,清朝上下才接受现实,承认英法为‘平起平坐’之国家。
而换了明朝,丰臣秀吉要达到‘英法’这地位?有可能吗?
一百年前就有答案了!皇帝都被俘虏了,又如何?继续打!
至于第二点,朝鲜之国土也没有商量余地。朝鲜是中国藩国,那么土地即是明朝所有,同时明朝在法理上也有义务保护这个体系下国家的安全。
至于最后的第三点封贡,现代人认为贸易往来,互惠互利,何况当时明朝还急需日本金银以缓解国家的燃眉之急。
但官员们坚持的底线是许封不许贡,林延潮从主张封贡议和起,都已经做好名声尽毁的准备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条出路,那就是石星在走的‘洋人膝盖不会弯’的路。
现在朝廷已调命林延潮准备撤军了,但林延潮对左右道:“此刻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传令李提督整军进兵晋州!”
“可是朝廷那边……”刘黄裳问道。
林延潮横了他一眼,决然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闻林延潮之言,左右一并肃然,当即不再反对。
但林延潮话虽如此说,另一边立即起草奏章向朝廷解释,倭寇虽退釜山,然而随时可以复来,现在撤军前功尽弃。现三军将士可用,切不可因倭人诈和之言,而为退兵计!
此刻晋州城城下,已下了好几场暴雨。
为了攻打晋州城,倭军分成数队,东面是倭军总大将宇喜多秀家,率众一万九千人,部将石田三成,大谷吉继等;
北面是加藤清正率众两万五千余人,部将黑田长政,岛津义弘,锅岛直茂等,
西面是小西行长,率众两万六千余人,部将细川忠兴,宗义智;
西北是小早川隆景,率众八千七百余人,部将立花宗茂,监视南原和忠州方面明军刘綎,骆尚志,王必迪部,
东北是毛利秀元一万三千余人,防备尚州和善山方向的明军吴惟忠,李宁,祖承训部。
南江以南另有吉川广家的一两千人马,防备朝鲜来援。
由此布置可见,倭军对晋州城志在必得。
晋州城乃全罗道庆尚道交通要害,一旦有失,门户大开,李舜臣的朝鲜水军也会失去补给地。
正在前方的刘綎得到林延潮命令后,派出使者与加藤清正,小西行长二人交涉。
军帐之内,刘綎的使者奉上书信质问加藤清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