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没有这些东西,RB想要长期在太平洋上保持对美国的优势也是很困难的。

    “那么就让德国的水面舰艇到太平洋上来吧。”东条英机问岛田,“岛田君,如果德国派出一支小小的水面舰队到太平洋,能够威胁北太平洋航线吗?仅仅是威胁,不是切断。”

    威胁和切断是两个概念,前者只是让苏联和美国蒙受损失,后者是逼苏联拼命。

    岛田繁太郎想了想,回答道:“如果是水面舰队的话,有一艘塞德利兹级的航母和一艘重巡洋舰再加几艘驱逐舰就足够威胁北太平洋航线了。”

    东条英机点了点头,“嗯,那就这样吧。一艘航母,一艘重巡洋,五艘驱逐舰,再多就不行了。而且不能利用RB和RB帝国控制的港口为基地。”

    “那让德国舰队去哪里?”岛田繁太郎问。

    “那就金兰湾吧。”东条英机挠了挠头说,“现在不是在和法国人讨论法属印度支那问题吗?就允许法国再租用金兰湾50年吧。”

    ……

    “什么?金兰湾?还有一支总吨位不超过8万吨,并且只能拥有2艘主力舰队分舰队?知道了,我们考虑一下。”

    B人惧怕苏联的态度让他有点恼火,不过现在他也没多少精力处理这事儿。因为白俄罗斯前线已经爆发激战了!

    在8月26日到29日的四天中,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攻势都比较顺利,以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官是莱茵哈特)和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官是霍特)为主力向南平推了大约120公里。

    不过他们的狂飙猛进也就到此为止了,第4装甲集团军在扎斯拉夫尔附近遭遇到了苏军的有力抵抗,暂时被阻挡住了。而第3装甲集团军则在扎斯拉夫尔东北约44公里外的洛戈伊斯克受阻。

    但是阻挡两个装甲集团军先头部队的都是苏军的步兵而非坦克集群。苏联的白俄罗斯方面军似乎想先以明斯克坚城削弱德军,再以坦克集群发起反击将德军击退——这是赫斯曼个人的看法,而在接到大岛浩电话的时候,赫斯曼正在同凯塞林和哈尔德交换意见。

    “帝国元帅,RB想把金兰湾给我们?”凯塞林仿佛被封锁北太平洋航线的事情勾起了兴趣。

    “哼,”赫斯曼轻轻哼了一声,“但他们还是怕苏联,不敢让我们完全把苏联的北太平洋航线掐断。”

    “那么有没有可能让RB的战列舰到大西洋来?”哈尔德说,“听海军的人说,RB现在有2艘大和级,只要来1艘,我们就能在秋分后保持北大西洋上的优势。”

    现在德国海军也在研究秋分后的北大西洋形势,情况是比较让人头疼的。因为4艘苏联级和2艘喀琅施塔得级原本不在计划中,现在突然加入了英美阵营,的确会在秋分后扭转北大西洋上的双方实力对比。

    不过帝国元帅赫斯曼对此似乎并不担心,还否决了在苏联向德国宣战前攻击路过德控海域的苏联战列舰的方案。

    赫斯曼摇摇头,笑道:“还是不肯啊!”

    大和号和武藏号是RB的镇国之宝,根本不舍得借给德国,而且长门号和四艘金刚级也不行,不过扶桑级和伊势级倒是肯借的。但是这种级别的战列舰到了北大西洋也没啥用,因此哈尔德就建议让RB派出2-4艘老式战列舰和至少1艘航空母舰用于印度洋作战了。

    “RB那边的事情以后再说吧,”赫斯曼接着说,“今天还是研究白俄罗斯的战局,你们俩怎么看?”

    “可以再等两天。”哈尔德说,“也许苏联人正在调集装甲集群准备反击。”

    凯塞林点点头,似乎同意了哈尔德的意见:“可以等一等,巩固一下阵地,修缮一下后方的道路……现在和苏联的交战不是闪电战了,而是正面决战。在装甲部队分出胜负前,战场的主动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