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计划第二阶段作战方案的草案。”赫斯曼指着文件袋说,“莫斯科的外围由德军和法军负责解决,完成包围后由俄军进攻市区。如果……你们感到困难,还可以进行围困。”
巨大的莫斯科市现在已经变成了兵营和堡垒。那里的情况和之前的列宁格勒类似,居民大多是布尔什维克党的拥护者,如果要强攻必然会损失惨重——强攻一座有一百几十万GC主义战士保卫的要塞化的城市,对进攻者而言绝对会是一场噩梦,上百万人的牺牲都是有可能出现的!
而用围困的办法夺取莫斯科也不容易,因为有了列宁格勒的教训,现在莫斯科城内早就囤积了巨量的食品。根据情报,足够150万GC主义战士吃上2-3年!
所以制定计划的赫斯曼和古德里安一开始就排除了用德军去强攻的选项——从1939年9月开战至今,德国这边死于战争的总人数,如果不包括波兰人、乌克兰人、立陶宛人等“附庸民族”的话,还不到30万人。
如果一个莫斯科战役就让德意志民族失去100万生命,那么打完苏联的欧洲部分,德国人民差不多也该厌战了,哪儿还有心思去加勒比海打美帝?
因此赫斯曼和古德里安干脆把攻坚的任务推给了俄罗斯人,德军负责用虎式坦克和E-50坦克打打外围就行了。
根据以往2年的经验,德国装甲集群在野外作战中的优势是非常强大的,就算苏联人装备了JS-2重型坦克,也是必败无疑。毕竟德军现在也有了强大的E-50A重型坦克了。
如果白俄军队啃不下莫斯科,那么干脆围困饿饭,哪怕围上两三年也比死亡100万德国人要划算。
赫斯曼接着说:“如果莫斯科需要围困解决的话,那么在完成对莫斯科的包围圈后,我们还将发起进攻伏尔加-乌拉尔工业区或高加索石油产区的作战。”
除了莫斯科之外,苏联还有另外一个“死穴”——伏尔加-乌拉尔工业区。
在失去了东乌克兰和列宁格勒之后,苏联大致还剩三个工业区,分别是莫斯科周围地区;伏尔加-乌拉尔工业区和西伯利亚工业区。
其中莫斯科和伏尔加-乌拉尔工业区的重要程度远超西伯利亚,另外苏联第二个石油中心第二巴库也在伏尔加-乌拉尔工业区。而高加索石油产区生产出来的石油,也必须由伏尔加-乌拉尔工业区的炼油厂加工(巴统的炼油厂在二战初期被炸后,斯大林就把巴统的炼油工业迁往了第二巴库)。
所以伏尔加-乌拉尔工业区一旦落入德军和白俄之手,苏联的持续作战能力将会大打折扣,而白俄的实力则将大大增强。
尤苏波夫亲王想想了想,问:“我们要从哪里向伏尔加-乌拉尔地区进攻?”
“会兵分两路,一路从哈尔科夫-顿涅茨克地区东进,先夺取伏尔加河下游的斯大林格勒,然后在沿伏尔加河北进夺取中伏尔加州(古比雪夫)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州。”
“一个1200多公里的大迂回?”尤苏波夫亲王心算了一下,得出了由顿涅茨克向中伏尔加州挺进的大致距离。
赫斯曼点点头,又说:“另一路由莫斯科东进,走弗拉基米尔州-下诺夫哥罗德州-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在伏尔加河畔同南路军会师……这一路如果从莫斯科城下开始计算,需要挺进700-800公里。”
一路1200多公里,一路700-800公里!而且不是骑马走路,是机械化集群开进,光是燃油消耗就是个天文数字了。不过这笔开支也是必须的,要“光复”俄罗斯欧洲部分,怎么可能不打伏尔加-乌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