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所以,加强降倭的训练强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毕竟,这些家伙最少的也有十年没摸过火器了。

    长时间不使,再熟的手都要生。

    十发三中,要求不过份。

    只要达到这个要求,花再多的钱,魏公公都不会心疼的。

    他可不希望自己南下出海后打的第一仗,就是个全军溃败的下场。

    ……….

    曹文耀和伍福铭的建议,魏公公不是不想采纳,但正如他对二人所言,确是时机未到。

    给把刀剑砍人,是个人都能做到。

    但魏公公要的是军队,是一支强军,能够拉上战场和更强大的敌人正面硬扛的军队,故而,他的要求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

    可以预见,在没有任何战场经验的情况下,便是武装到位,家乡子弟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定然是惨不忍睹的。

    这当中如果非说有人能够适应下来,可能除了杀猪的屠夫不会再有别人了。

    军队,是有传承的。

    这个传承就是老带新。

    魏公公手下除了降倭,压根就没有老兵,谈何带新。

    而降倭是不能打散的,总共就这么几百号人,打散了编,根本发挥不出作用。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可以说,真打起来了,只要死了一个人,甚至只是见了血,魏公公的肃宁子弟兵可能就会崩溃。

    曾国藩的湘军可不是一开始就能打,能扛的。起初,也是崩溃无数次。

    教训摆在眼面前,魏公公如何能不借鉴。

    曾剃头能跳河,他可不想跳海。

    所以,只能以降倭为主力,以子弟兵为辅助,通过一场又一场小规模,烈度不高的战斗来一步步使新兵们适应战场,最终转变为精锐主力。

    这个过程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很长的时间。

    …….

    今天的校阅,是象征,也是表态。

    是充分表现他魏公公对于家乡子弟重视的一种手段。

    于是,曹文耀和伍福铭这两个坐营官很快就接到了魏公公校兵的命令。

    二人很是疑惑,不知一向不管事的魏公公怎的就突然要点兵了。

    倒也不敢怠慢,号令一发,咚咚一阵鼓号,长城脚下就活动开了。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一队队士兵从各自营房按着平日训练节奏,喊着号子,向着大校场集中。

    说是大校场,其实就是一大块草场空地,只不过四面竖了几百旗而矣。

    大约占地面积有个二三十亩,可以一次容纳三五千人集合。

    这也是大校场迄今为止第一次迎来全营集合。

    整场集合大约耗时一柱香还多,估摸着就是二十来分钟时间。

    队伍嘛,倒也不算是稀稀拉拉,因为看着是有模有样的。

    一个多月时间的训练总是要出些效果的。

    虽然看着还是有点乱,但至少,前排后队,依次而行还是做到了。

    许是头次几个营大集合,之前又没有演练过,上千人奔到大校场后,对于哪个营站哪处就不太清楚,因而着实乱了一阵。

    这就耽搁了时间。

    虽然七舅姥爷等“头头”们竭力想要尽快站好,可越是急越是乱。

    魏公公从头到尾看下来,脸上既没高兴的表情,也没有不快的神色,弄得曹文耀和伍福铭有些揣揣不安。

    不满是肯定有的,魏公公那是有几百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