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儒亦商,惯会打官司的徽商群体中肯定有那么几个“剌头”。
我家的银子凭什么借给你?
不借,说破天也不借!
更有仗着平日和官府勾搭不错的,南都有人罩,甚至北京也能搭上话的,直接放话没这道理,要告魏公公。
老的小的跳出来,说出来的话是头头是道,大明律法一条条给你搬出来,人情事故一桩桩给你讲明白,把借钱这事从头到尾给你分析的明明白白,到了就是要你曹参将自个明白,你们的所作所为根本不是借钱,就是公然敲诈勒索,扰乱市场秩序,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破坏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若知道利害关系的,便自己出去,若不知道利害关系,那便一道状纸递上衙门,告你们去!
曹文耀怎么做的呢,也不发火,也不翻脸,直接将魏公公惯用的那招使了出来。
就是一手按在八仙桌上,一手扬指当事人,嘴角上咧,然后摆出一幅你尽管告,告赢了算我输的造型。
反正就是一句话,魏公公包括曹参将都尊重大明律法,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力,因此你们随便告到,就是告进紫禁城也行。但前提是必须把借条领了,要不然爷就不走了。
说话间,手一扬,传下命令,点来一标人马给这家搞搞卫生,顺便帮着整理收拾下宅子环境,花花草草、瓶瓶罐罐什么的都给挪一挪,拔一拔,好重新摆放安置。
上百号拿刀的汉子往人家里一冲,嘴里说的帮忙,可哪家敢让这帮丘八帮忙。
这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骨头再硬,底气再足,后台再狠的也都蔫,这叫好汉不吃眼前亏。
乖乖领了借条,把银子支出去,送走这帮活鬼再计较吧。
要不然,这家里谁知道给祸害成什么样。
曹文耀到底是跟魏公公久了的,没学到公公九成本领也学到了两成,拿着银票出门时还特意吩咐手下给人家院子扫一下。
是真扫,扫完之后还细心的拿水壶帮人家把花坛浇了下呢。
再到下家,识趣的自是不必曹文耀多说,笑容再僵硬也是笑容,要不识趣的钉子户也行,把上家的事情重演一遍就成,然后说说哪家也不想借的,最后怎么怎么的。
如此一来,从头到尾,四十六家一户不缺,整整二十三万两银子装了几十马车,浩浩荡荡驶往醉元楼。
运河边,海军派来的船早侯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