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与北军合流,共同对付他们的人。
现在能坐在这,完全是因为朱棣将他的实权削尽而已。
吴王坐了下来,他开门见山的说道:“贤弟啊,为兄听说,这次你入京来是为了那几门神机火炮?”
朱允常也知道这位哥哥是来劝他不要接受那些条件的。所以他也没有拐弯抹角,长话短说道:“不错,这次皇隆恩浩荡,知晓我在西北守边辛苦,特意批给我二十门西夷火炮。这些可都是郑厂公出海巡洋的时候带回来的好东西。”
吴王看了看门外,朱允常端起茶盅,泯了一口香茶说道:“哥哥放心,小弟这里没有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守卫这里的都是我的心腹。”
吴王说道:“贤弟啊,你可知道皇和兵部的大人们开出的都是什么条件吗?”
朱允常放下茶盅,看着吴王说道:“这个小弟自然知道。将潼关的管辖权交与朝廷,同时骁果精骑之十五万人划归兵部。”
吴王说道:“既然贤弟知道,那为什么还做这笔毫不划算的买卖?”
朱允常问道:“哦?敢问哥哥这笔买卖哪里不划算?”
吴王闭言,静静地看着朱允常,他的眼神只要是个人可以看出来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是四个字“明知故问”。
朱允常也没想卖关子,他直接说道:“不瞒哥哥,这笔买卖照小弟看来还是很划算的。”
吴王说道:“弟弟啊,你不会是昏了脑袋,这笔买卖哪里划算了,十五万精兵与潼关天险换二十根‘铁管’哪里划算?”
朱允常只是喝茶,吴王见他不急不躁,便又说道:“弟弟你是带兵打仗之人,不会不明白潼关天险的重要,潼关自古以来是西北的门户,若是丢了潼关,关地区便是死地。而你经略的地方便是关,倘若潼关,函谷有失,你没有了屏障,岂不是如同俎鱼肉。”
朱允常笑道:“兄长何处此言,这潼关本是朝廷的地方,我不过是帮着皇掌管而已,现在潼关长安一地尽数归还朝廷,我岂不是少了许多麻烦事?骁果军本是朝廷的军队,现在归于朝廷也没有什么错,皇恩浩荡,皇赐我二十门西夷火炮,助我抵御外敌,我千恩万谢还来不及,这笔买卖如何不划算?”
本书来自 品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