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们在岸上那边的“阳寿”,都不大,沦为鬼物后,就像陷入一种古怪的虚岁,长得慢,准确说来说来是很难长大,不像市井坊间的孩子,个头窜得那么快,好像几个眨眼功夫,就会从孩子变成少年少女,很快就会到了谈婚论嫁的岁数,成家立业,再有了自己的子女,然后变成睡眠很浅、习惯早起的老人,某天睡一觉没睁眼……

    马兰花举头眺望远方,深夜时分,她光是远远看了眼披云山,就会觉得灼眼。

    大骊朝廷最早设立了三座山神庙,披云山是山君大庙,高不可攀。

    最南边的落魄山,曾经有个被同僚取笑为金头山神的山神老爷,曾经在那边当值,在山顶还有座规格不低的山神祠,可惜那些年混得惨兮兮,好好一座山神祠庙,都快沦为泥瓶巷那个孤儿的“家庙”了,能有什么香火?马兰花知晓那个金头山神宋煜章,来历不小,生前当过多年的窑务督造官,在小镇没有县衙的那些年里,算是唯一的官老爷了。上任督造官曹耕心,年纪轻轻的,卸任后就当了大骊的一部侍郎。反观宋督造宋大人,好人没好命,没能赶上好时辰呗。

    至于建造在风凉山那边的山神庙,因为山头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群山最北,所以离着州郡治所同在一城的繁华地界最近,祠庙香火一直很旺,善男信女,香客如云,上山烧香络绎不绝,每逢初一十五,山腰和山顶的庙会赶集,更是热闹得让山水官场的同僚们羡慕不已,那条烧香神道的上山主路,宽阔平整得像是一条官道驿路,沿途都是茶馆酒肆和客栈店铺。

    风凉山地界的一位土地公,与马兰花相熟,就是个老不正经的东西,倒是不敢对她毛手毛脚,就是每次见面,老东西总要变着法子说几句荤话,好像嘴上不占点便宜就会死。

    而这位土地公的顶头上司,正是风凉山的山神老爷,凭借那尊神像的面容,马兰花依稀认出,就是个以前在小镇开白事铺子的,瞧瞧人家如今的气派,再看看自己的祠庙光景,人比人气死人呐。

    说真的,那山神老爷在年轻那会儿,还曾让人与自家提过亲哩。

    只是不知为何,在她还是河婆那会儿,对方还会时不时邻近龙须河,碰个面,只是没过多久,就疏远了。

    把马兰花气个不轻,老娘不过是让你打听一下孙子的消息,这点小事都不肯帮忙吗?

    在这龙须河,顶头上司是下游那条铁符江的水神杨花,据说是大骊太后娘娘的身边人,面冷得很,马兰花根本不敢凑近,偶尔参加铁符江的水府议事,她也是战战兢兢的,遇见那些一贯眼高于顶的水府胥吏,马兰花也是只敢赔笑脸,绝不敢摆半点架子,生怕哪句话说得不得体了,哪件事做得纰漏了,就要丢掉官身。所以一州之外发生的事情,马兰花只能通过那些来自州城隍庙那边的山水官场邸报,来揣测一二。

    按照杨老头给出的那个承诺,等到三十年一过,晓得她年轻容貌、身份的小镇老人,走得差不多了,她就可以立起神像,享受香火,凭此淬炼金身。

    但是马兰花对此既期待,又忧虑重重,铁符江和玉液江水神庙的求姻缘,都很灵验,馒头山土地庙的求子,也是极有名气的,还有宋督造平调去了棋墩山,以及风凉山,这两处山神庙,好像读书人求签许愿,希冀着科举顺遂,文运庇护,效果都是相当不错的,所以到现在马兰花也没想出个法子,以后就算立起神像,自家祠庙香火从哪儿来?要说镇压水运一事,轮得到她?处州地界,最不缺江河正神。

    马兰花梳着头发,长吁短叹。

    这片坑坑洼洼的青色石崖上边,以前小镇的孩子,来这边凫水摸鱼,都有各自挑选好的“座位”。

    成为一地山水神灵后,与阳间那些凡俗夫子的视野,是截然不同的。

    位于西边大山和小镇接壤处,那座不起眼的真珠山,竟然是一颗骊珠所在。

    而马兰花脚下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