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官员的选拔制度?

    原因很简单,因为科举制度已经没办法为大明朝输送优秀的官员了,王朴必须改革官员选拔制度,把大量的真正有能力的人才选送到各个岗位上去,而不是迁就那些只知道皓首穷经并、暮气沉沉的理学儒生。

    那么王朴为什么不直接废止科举制度呢?

    因为现在还不是废止科举的时候,要是这时候废除科举,那全天下的读书人就再没什么指望了,还不得找王朴拼命?虽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要是全天下的秀才都造了反,也够王朴喝一壶的。

    所以王朴不能明着来,他得利用官场的腐败惯例阴着来。

    按大明律,天下的读书人皆为童生,童生院试中了秀才就有资格参加乡试,乡试中了举人就有资格参加会试,另外,要是有人举荐,举人也可以直接做官了,被嘉靖帝誉为大明神剑的海瑞就只是个举人。

    会试中了进士一般都会进入翰林院当个编修或者检讨,至不济也能混个庶吉士,然后就等着吧,要是有了官员的空额,吏部就会从翰林院优先选派官员,不过这只是惯例,到了后来大明官场腐败成风,大量的进士进了翰林院之后基本上就没机会外放当官了,只能一辈子呆在那清水衙门里。

    王朴要钻的就是这个空子,他不明着废止科举,今后的科举照常进行,天下的读书人还是可以通过院试、乡试、会试进入翰林院,但是进了翰林院你就别想再出来当官了,反正养几百个翰林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银子。

    要想当官,好办,去阳明书院吧,只要从阳明书院毕了业,哪怕你只是个童生也能得到内阁首辅孙传庭的举荐,直接外放当知府。

    孙传庭虽然政治上有所欠缺,但人并不笨,王朴一点他就明白了,说道:“小子,你这是要老夫紧抓大明官员的任免大权,并且用这个大做文章?”

    “对。”王朴点头道,“所以,这个吏部尚书你得兼着,你孙老头既是大明朝的内阁首辅,又是吏部尚书,所有官员的任免都得你点了头才算,你要是不想让人当官,他就是新科状元也当不成官,你要是想让人当官,他就是个路边的乞丐也照样能当知县。”

    “哈哈。”孙传庭打了个哈哈,指着王朴笑道,“小子,你对大明官员的制衡制度还是不甚了解啊,没错,老夫若真是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是能任免官员,可你别忘了,内阁要受到都察院的监督,吏科也有封还吏部公文的权力,如果只是任免一两个心腹,老夫谅他们也不敢说什么闲话,可要像你说的这样,大规模的任用私人,那你把都察院的御史和科道的言官当什么了?他们可不是摆设!”

    “他们就是摆设!”王朴目『露』狰狞之『色』,冷笑道,“都察院的御吏还有六科的言官,他们的权力是谁给的?”

    孙传庭道:“那当然是万岁爷。”

    “说的好。”王朴狞声道,“如果连万岁爷都是你我父子手中的傀儡,都察院御吏和六科言官的话还顶个屁用?而且,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事情做得更圆满一些呢?譬如把东林复社的人大量安『插』进都察院和六科衙门,谁要是敢不和我们合作,就指使东林复社的人群起攻击,参倒他!”

    孙传庭道:“小子,你这是要一手遮天啊,东林复社的人真会乖乖听你使唤?”

    王朴道:“老头,不要高估东林复社那帮人的人品,更不要低估你手中的权力,千万别忘了,现在你已经是大明朝的曹『操』了。”

    孙传庭的眉头霎时蹙紧了,王朴的话让他很不舒服,他虽然已经在心里默认了当曹『操』的事实,可他不愿意在口头上捅破这层窗户纸。

    滦州,奉命断后的李岩率领义军将士已经与吴三桂的关宁军激战了两天了,义军死伤惨重,李岩也受了重伤,只能躺在软榻上指挥作战。

    天『色』逐渐黑了下来,关宁军终于收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