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通线,运到中国的沿海地区。
按照曾公昌的构想,可以在国的沿江或沿河地区,设置若干个军事物资转运中心。不管遇见兵变还是民变,朝廷派出大军镇压的速度,都会因转运中心的存在,而大大的加快。
李中易把曾公昌的答案,翻过来倒过去,反复看了三遍,却并没有当众叫曾公昌过来,反而把答案直接塞进了袖口,然后像没事人一般,接着看其他参议的答案。
对于特殊人才提拔上升的通道,在李中易看来,本就应该多元化,而不应僵化古板的机械执行。
一般性质的考试,其实是选拔普通军官的模式,并不适应特殊人才的需求。
比如说,曾公昌此人吧,他的名字已经被李中易牢牢的记住了,只等合适的时机,再单独召见,慢慢的深谈。
至于那些准备不充分,以至于答题不怎么好的参议,李中易不需要去记住他们的名字,只需要把答案点评一番,就可以起到鞭打快马的效果。
人的社会,天然就有竞争,要么符合李中易的要求,被快速提拔起来。要么,就会被末位淘汰出局。
在参议司系统之中,每个月都会有固定的考试,根据考试的结果,总有百分之五的参议,被请出参议司的系统,并补充同等数量的新型军官进来。
在李家军的体系之中,参议司系统的军官,起到的作用是谋划作战并承上启下,绝对不容庸人长期混日子。
在回去行宫的路上,李中易接到了水师发来的战报:赵老幺已经利用各种火炮的巨大威力,在杭州湾成功逼降了吴越国的水师。
“嘿嘿,赵老幺不愧是水师宿将。”李中易对赵老幺的表现,非常之满意。
吴越国的水师力量,当然无法和强汉朝的强大水师相提并论,单单是船载火炮这一项,就差距甚远。
但是,吴越国的水师力量的特点是,运输型的海运大船颇多,正好适合搬运杭州城中缴获来的数不胜数的战果物资。
说白了,多了吴越国水师的诸多大船,不管是运兵、运马,还是运物资,都比此前要从容宽裕的多。
如今,强汉朝的水师加上吴越国的水师,大船已近千艘之多。单就水上力量而言,强汉朝的水师已经远远超过了林仁肇统帅的南唐水师,更别提强汉朝的传统优势步军力量。
归根到底,李中易是依靠强悍的步军力量,夺取的大周江山,南唐的羸弱步军根本无法和李家军相提并论。
在历代统治者之中,李中易算是最重视水师的一位,水师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调兵和运输物资的成本最低。
有了曾公昌的提醒,李中易已经下定了决心,打算沿着淮河、黄河和长江,修建若干个物资储备中心,以应对帝国领土日益扩大的政治和经济需求。
回到行宫之后,吴越国官员们的试卷,已经整理完毕,并整齐的码放到了李中易的御案之上。
李中易望着堆积得老高的试卷,不由暗暗叹息一声,这就是为人君父的代价吧。
此次吴越国低级官员们的考核,因是大军出征之中,文臣们都没随军,主考官只能由李中易亲自担任,也必须由他亲自担任。
毕竟,选拔任用合格的官员,事关吏治的清明以及基本国策的推行,李中易绝不敢马虎大意,哪怕试卷再多,也必须他一个人勇于承担起来。
三天过去了,李中易紧赶慢赶,终于赶在出兵西进之前,把所有的试卷,都精读了一遍。
最终的结果是,符合李中易要求的吴越本地官员,仅有不足十人而已。其余的人,要么书法甚佳,但治国的政策完是瞎编;要么是,空洞之极,不知所云。
不过,透过批阅的这些试卷,李中易算是看明白了,无论大江南北,儒学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