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不是唯一的标准,运气、人望、公关等等因素,都会在最后左右奖项的归属。

    2000年最后一个周末,《卧虎藏龙》北美放映规模扩大到了300家影院,扩映策略依然以靠近华人社区的影院为主。

    由于影片发行策略准确无误,宣传有针对性,北美口碑极其出色,扩大放映之后不但没有出现单馆票房暴跌的情况,反而走势异常稳定,300家影院周末平均单馆票房高达2.89万美元。

    这也是《卧虎藏龙》点映的第三个周末,北美票房累计1345万美元。

    罗南非常确定,这部花费800万美元买断北美版权的电影,必然会带来利润,哪怕在奥斯卡上一无所获。

    如果能在奥斯卡上有所斩获,赢得几千万美元利润也不是难事。

    在奥斯卡上的投资是有意义的,因为获得了学院和评委们的垂青,作品提名乃至赢得奥斯卡,都能带来很大的经济回报。

    影片的重映,DVD的发售、再版,周边的贩卖,甚至是公司其他影片的投资,都会成为顺理成章的事,这就是“声誉”效应。

    除了报刊广告,罗南雇佣的那家公关公司还在好莱坞电影人聚居的例如比弗利山庄和圣莫妮卡等地区投放户外广告牌,同时也开始顺应新媒体趋势,打造用来为《卧虎藏龙》拉票的网站和博客。

    很多人将拉票视为奥斯卡的“黑幕”,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影片足够优秀就可以秒杀一切,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却鼓励合乎规定范围内的拉票公关,认为这是自由竞争意志的体现。

    想要在一众强力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拿到理想的结果,罗南也不惜采用有些过火的举动,在《纽约时报》上打整版广告,鼓吹《卧虎藏龙》是“本年度最佳电影”。

    同样是宣传攻势,直接针对有投票权的学院成员,更经济有效。

    为此,使馆影业和公关公司不惜工本,除了将介绍《卧虎藏龙》的相关图文资料塞满评委的邮箱外,还不放过评委们的日常活动场所。

    刚过进入2001年,包括金球奖在内的一些重要前哨奖项陆续公布了提名,《卧虎藏龙》的名字出现在了众多的提名名单上面。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卧虎藏龙》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影业和最佳电影配乐三个提名。

    堪称真正奥斯卡风向标的好莱坞业内工会与协会奖方面,李安拿到了导演工会奖的最佳导演提名,《卧虎藏龙》拿到了制片人联盟奖的最佳影片提名,鲍德熹还获得了摄影师协会的最佳摄影奖提名。

    这些奖项的提名,几乎可以保证《卧虎藏龙》拿到几个奥斯卡奖项提名,甚至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也不是没有可能。

    拿到这些奖项提名,《卧虎藏龙》更加受到关注。

    使馆影业和徐立功的纵横国际再次发力,在这个已经可以投票的时间段,买下大批媒体广告,赞助多个节目,拿下好些著名评论家,让他们使劲为《卧虎藏龙》吹。

    想要拿奖,就要有足够的脸皮,要敢吹会吹,甚至不怕吹破牛皮。

    自己都不认为影片好的话,怎么能让别人认可你的影片好?

    《名利场》杂志也刊登了李安的专访,在专访末尾特别加注了评论文章。

    “虽然《卧虎藏龙》并非完美,可这部融女***、爱情、武打、悬念、哲学和东方美女的电影,倾倒了西方观众。它有娱乐的一面,有深沉的一面,有讽刺幽默,有悲剧浪漫,以至于看完后,你很难给这部电影一个确切的归类。该片在美国上映时,先以艺术武打类而在美国的艺术电影院放映,放映地区集中在华人多的加州和纽约等大都市。”

    “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不同种族的美国观众们在艺术电影院排起了罕见的长龙,一位艺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