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计划都在这里了。”
“老师,多给孩子们讲点写作的方法。”一个胖胖的圆脸的家长样子很急切地说,“老师,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的写作水平迅速地提高呢?写作有什么秘诀呢?快给孩子们讲讲吧!”
安静笑了,她理解家长的急切心情,恨不得自己的孩子能把所有的知识一古脑儿全装进脑子里,恨不得孩子的大脑是电脑,恨不得老师把知识存到芯片上,装到孩子的大脑里,孩子的大脑一下子成为知识库,恨不得孩子们门门考满分,拿第一,恨不得把孩子培养成神童,培养成天才。她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家长的心情我理解,我是老师可也是家长。那个家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热的天送孩子来学习,家长们陪着来,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瞒你们说,我也是从乌盟老家学校请了假来包头陪读的。”安静有点激动地说,“我会尽我所能,把我二十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孩子们的。”
“老师的孩子在哪所学校读书?是男孩还是女孩?”一个漂亮而又丰满的家长颇感兴趣地问。
“在一机一中读书,今年一开学就高二了,是个女孩。”安静很详细地介绍。
“奥,在青山区,学校附近租房是吧?也挺辛苦,挺不容易的。孩子学习挺好的吧?”漂亮的家长问道。
“是呀,现在的孩子们也辛苦,家长更辛苦,都为孩子们活着,没办法。”说到这里安静停顿了一会儿说,“我女儿的成绩也不太好。”
安静和几个家长聊了一会儿,得知戴眼镜的家长是报社的记者,她的女儿叫王一萌;胖胖的女家长是社保局的,她的儿子叫江涛;漂亮的女家长是幼儿园的,她的女儿叫扬璇。而且她们都指点着自己的孩子。王一萌白净纤细,喜欢不停地眨眼睛;江涛是个胖呼呼的男孩,戴着眼镜;杨璇脸白白的眼睛大大的,像她的妈妈一样漂亮。
安静看了看手机,九点整了,她走上讲台。这时,学生和家长们已经坐好了,于是她接着上一节的内容讲起来: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讲了文学作品的起源,为此也讲了人类的起源,知道了劳动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劳动创造了包括衣、食、住、行的物质财富,改善了人们生活的质量。而精神创造也是人类的本能,我们从上节的内容知道,最早的文学作品大多数是民歌,是人们随口吟咏、脱口而出的,并不是谁让写而苦思冥想勉强为文的。《诗经》中还有一篇叫《伐檀》,我背一段大家听听:“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歌的意思是:叮叮当当地去砍树,砍倒树放到河岸边,河水清清地泛着细小的波纹,奴隶主啊,你不去耕种,不去劳动,为什么有那么多余粮呢?同学们想想看,廖廖二十八个字勾勒出一幅多么美好的意境啊!茂密的树林【当然,上面还有蓝天白云】传出叮叮当当的伐木声,砍倒的树木放在河岸边,河水清澈见底,曲曲折折地向远方流去,河中应该有水草、碎石和游鱼吧,河岸应该有绿草和鲜花吧?山脚下河水边奴隶主高大宽敞的房屋里堆满了粮食。砍树的奴隶们休息的时候,坐在河岸边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人和人的差别这么大啊?奴隶主不去砍树伐木,却可以住宽敞明亮的房屋;奴隶主不去耕田种地,却可以粮食满仓。这种不平等给人造成的痛苦从私有制诞生的那一天就有了。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劳动情景和生活情景,而且抒发了对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不满和奴隶们被剥削奴役的痛苦。这种痛苦是沉重的,积郁已久的,必须倾吐出去、宣泄出去,于是《伐檀》也就诞生了。”
安静转身在黑板上又写下了【2】《伐檀》。讲台下,学生和家长们又认真地记下来。安静又转过身讲起来:
“自古以来,从文学作品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开始描写自然环境,就记录劳动生活,就宣泄内心的痛苦,就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硕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