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点点头,忽道:“她没请假吧?”

    “那谁知道。”蔡华庆没好气的转过身。虽然放弃了争苗头的意思,但也不意味着他喜欢这些世家子弟。

    双方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他常常幻想自己有如此优渥的身家,能做的多好多好——忿恨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陈易“哦”了一声,他知道林媛没请假,否则刘歆瑜一定会告诉他的。

    韩禾才不关心他们的班长怎么样,待话题告一段落的时候,立刻道:“陈易,看看我新写的论文。”

    “不先喝点茶?”陈易调侃着。

    “不急不急,你先看。”韩禾一肚子的激动。

    完美主义者就像是马拉松运动员,累是累了点,跑完了总是轻快的很,而且对输赢的渴望远没有那么强烈。

    陈易将20余页的论文翻开看了起来。

    提纲是他写的,结论基本上就是确定的。韩禾所做的,便是为了证明此理论。这也是科研中常用的手段,科学家猜测某个东西应该如何如何,然后再用实验证明。有时候成功了,说明猜测是正确的,有时候失败了,没关系,照旧能发现一些什么,至少能证明此路不通。

    现代中国的研究者和学者如此多,真要完成什么命题,干脆就像是警察排查一样,将所有的路子走一边,问题照旧能解决。

    人海战术虽然低等,利用范围依旧是相当广的。

    韩禾心情荡漾的道:“我们只要能证明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与此四个因素有关,那么就能推而广之,对第三世界的劳动力市场进行评估。我认为,接下来替代中国廉价劳动力市场的,是越南。”

    他指着文章的最后,道:“如果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在明年的确如我们预言的那样发展,那我们就真的成功了。”

    陈易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合上论文道:“不错。马来西亚的问题呢?”

    韩婕立刻转头过来,她也想听听经过自己转述的内容是否有效。

    韩禾又掏出了他的小本本,看了一会儿,道:“不知道。”

    陈易愣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是经济系的研究生,又不是政治系的。”韩禾的压力很大,隐隐有爆发迹象。

    “算了。”陈易放过了他,低头沉吟。

    一会儿,韩禾道歉,说:“不好意思,我的确不懂得怎么和马来西亚当地的土著抢生意。”

    “嗯,你觉得谁比较擅长这方面的事?”

    “学校的政治教授什么的……”

    韩婕忽然道:“外交部。”

    她知道陈仲国在外交部有不小的影响力。早期的泥腿子们,懂外交的极少,陈仲国属于出身良好,受过不完整教育的优秀人才,能和外交部的家伙们说到一起。

    陈易暗暗点头,手机上还存着聂浩的名字呢。

    ……

    学校的生活平淡无忧,江北的棚户区,却在平静的萧索中,透漏出无可奈何的忧虑。

    江北的面积很大,但有居民的地方不多。

    老钢铁厂早10年就搬走了,留下的家属区也是破破烂烂的筒子楼,四层洋房连卫生间都没有,一层楼何用楼梯的拐角做饭。

    老的船舶厂也搬到北边的岛上去了,虽然在六七十年代,江北船舶重工是响当当的大牌子,而今却要靠着国企的名头四处化缘,三菱重工答应外包一点项目给他们,并预付了2000万的款子,留在江北的厂区拆迁,一下子就好谈了。用领导们的话来说:地皮卖钱是坐吃山空,向国际先进的企业中学习,向国际市场证明我们,是授之以渔。

    兴街南的老光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