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是魏紫!”

    有对花有研究的人一眼就认出来,姚黄魏紫,很多时候都成了牡丹的代称。见多了用萝卜雕刻水果雕刻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几乎没人相信这朵花是用豆腐雕刻的。

    很多人都下意识地以为这已经是极限,等到讲台上的人取来第二块豆腐,撤下了中华包丁,用刀具箱中的另一把柳刃再度进行雕刻的时候,终于想起,比起大片花瓣的牡丹,菊花瓣无疑更加艰难。

    而这些,他们早在流传的国宴视频上已经见过,因此虽然更加激动,却不至于像方才那样喧哗。

    “樱花柳刃?”有人看到她手中握的刀,下意识地喊出来,“不,不对,只是有些相像罢了……”

    摄影机的镜头在这时也给了水池一个近景特写,这把细长美丽的和式厨刀此时泡在水中,在阳光和水纹的双重作用下,刀身上的花纹展现出如水波一样梦幻的美妙感,丝毫不输于握刀的人手掌心处越发精致的菊朵。

    “仿……秋水?”有人轻轻念出上面的铭文,“仿秋水?秋水?”

    秋水厨刀?

    很多人一下子反应过来,那是东瀛料理人中自古就流传的极有名气的厨刀。

    确切的说,是一个厨刀系列,在镰仓时代所造,一共五把,分别为处理海鲜的“出刃”,处理蔬菜的“薄刃”,制作刺身的“柳刃”,切面条的“荞麦”,以及文化源头相承一脉无论怎样也避不开的“中华包丁”。

    每一把都叫做秋水,每一把都能完美处理相对应的食材,它们不论性能还是外形都堪称厨刀界的典范,刀纹更是以优美如秋日里的水波著称,据说秋水刀如果遇水,它身上的花纹也会在水波的作用下变得越发梦幻。

    不过这一系列的厨刀早在幕末年代就被拆分一空,五把有三把已经下落不明,剩下的两把在两家料理名门代代相传,一把“出刃”在远月七席一色慧的家族,另一把“荞麦”在六席纪之国宁宁的家族。

    ……不不不,上面应该都不是重点,重点应该是一位料理大师,一位国宝级的人物,居然用的是秋水的仿刀啊,就算那把刀看起来很好,可是仿刀……

    不觉得有失身份吗?御用的刀连正品都不是。

    很多人将怪异的目光放在了厨台上的刀具箱上,那明显也是一个系列的仿刀,比起秋水正品还多做了两把其他类型的刀,打造它的刀匠明显也是他们这个时代的人,他与时俱进的又在这个系列里添加了一把“牛刀”和“三德”,都是受到西方料理文化影响而做的洋包丁,更适合现代的厨师一展身手。

    这已经超越了仿的地步,在自行突破了吧?

    不少人看着刀身上那“仿秋水”的铭文,神色复杂,等到讲台上的人在他们的眼皮底下用一把柳刃雕刻出一朵花瓣宽度不超过2毫米的针管细菊后,这种复杂又加深了一层。

    有这样的刀功在,用什么刀真的重要吗?应该说,什么厨刀在她手上都只有备感荣幸的份吧?

    在雕出两朵牡丹,两朵细菊之后,郁理又用最后的粉色豆腐雕出了六七朵八重樱,层层叠叠的樱花瓣因为它的花形娇小更显得精致珍贵。

    它们一个个的在雕刻完成后就被放在水池里专门给它们准备的小网漏里,小心又轻柔地被托放着以防坏形。

    “接下来,又是一个难关了。”前排的坐席上,一位专程过来的料理大拿淡淡开口,引得附近的人转头看他,“雕刻得再精致,如果只能放在水里取不出来那也没有任何用处。”

    或许应该说,正因为雕得太精致了,花瓣的厚度就和真花一样纤薄,可脆弱的豆腐没有真花那样的韧性,一旦离开水的浮力,若是动作不够小心,那是绝对能给你演一出什么叫玉碎。

    讲台上的人却没有立刻取花,而是走到灶台,那里有两口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