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和大河,这使得刘章乃至于齐王刘则,都只能选择仅剩的,唯一的选项。

    西进。

    但刘章明白,西进这条路,可谓层层坚信;成功的概率,甚至不比当年,淮阴侯造反成功,上位称帝大!

    ——大军西进,第一个战略阻拦就是洛阳!

    作为历经千百年沧桑的古都,洛阳城的防守强度,几乎不会比长安城要逊色多少。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洛阳一下,再往西,便是函谷关···

    虽然刘章对刘则的建议,是‘取下洛阳,进可攻函谷,退可守洛阳’,但实际上,刘章对函谷关,根本提不起丝毫‘可取’的自信。

    为今之际,只有拼尽全力,尝试取下洛阳!

    只要能把洛阳掌握在手里,事情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最理想的状况,甚至可能是长安朝堂遣使和谈,齐军得以撤回齐地···

    强咬着牙,将脑海中的悲观想法抛在脑后,刘章敛回心神,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刘将闾接下来的话语之上。

    现在的齐军,就像是一辆巨大的天启坦克;但此刻,这辆坦克已经快没油了···

    在退路已决,只能一路向西的现在,要想顺利抵达洛阳城下,这辆坦克,就必须把油加满!

    而方圆数十里乃至于百里之内,唯一可能有‘加油站’存在的地方,就是此时齐营以南十里处,正严阵以待的荥阳。

    对于二十万大军攻取荥阳,刘章本该抱有十成的把握;但如今齐军将士们的状态,却将原本的‘必然’化作了‘未知’。

    这种情况下,刘章迫切需要知道荥阳守军的战斗力,战斗意志,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在刘章、刘则,以及一起从齐地举兵的诸兄弟目光注视之下,刘将闾反复组织着语言,终是无奈的放弃,将真相完整的摆在了众人面前。

    “此刻荥阳城墙之上,守卒当不下三万之数!”

    将这则略有些沉重的信息道出,刘将闾后续的话语,更是将帐内众人推向了深渊。

    “若以攻城之时所见,城内三万守卒,当有战卒近两万,青壮万余;然纵民夫青壮,亦颇具战力,当多以壮卒充之。”

    在汉室,每一个男子在十四岁之后,都要接受三年的军事训练。

    这个政策,使得汉室的战争潜力,向‘全民皆兵’的方向无限逼近。

    所以在汉室,未满十四岁的男子,就被称之为‘童’,意思是这个男子还没长大,不能担负战斗任务。

    十四岁到十七岁之间的,则被称之为‘备’,备者,预备役也;属于汉室绝对意义上的‘未来储备’,大多数情况下,也同样不会上战场。

    十七岁,便是汉室男子法定的成年:男子十七而始傅。

    满了十七岁,男子就要开始承担缴纳农税、口算、徭役,以及兵役等义务;但即便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也无法使得这个年纪的男子被称为‘壮’。

    ——十七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男子,在汉室,被称为‘傅’。

    大概意思就是说:十七岁就始傅,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但没到二十岁,还是不算成人。

    二十岁,才是汉室,乃至于古华夏绝大多数时期,所公认的男子成年年龄,即弱冠。

    在满二十岁后,男子会在家中长辈主持下接受‘加冠之礼’;加冠过后,才属于绝对意义上的成年人,才能被称为‘壮’。

    笼统来说,二十岁以下的男子,也能被统称为‘未壮’。

    就像刘弘的便宜老哥,在吕后面前说下的那句‘吾未壮’,其意义就有两种解释:其一:我还不够利害;其二,便是‘我还没有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