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重庆公式于1962年由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创立。

    他们主张伤后第1个24h补液量为每公斤体重、每1%TBSA(烧伤面积按实际烧伤面积计算)补充1.5mL液体,晶胶体比例为2:1,另加水分2000mL。

    最初8h输入总补液量的1/2,后16h匀速输入另外1/2;伤后第2个24h补液量为第1个24h实际补液量的1/2。

    上海公式于1965年由沪海市东山医院等多家医院联合创立。

    他们主张的是伤后第1个24h补液量为每公斤体重、每1%TBSA(烧伤面积按实际烧伤面积计算)补充1.5mL液体,晶胶体比例为1:1,另加水分3000~4000mL;

    伤后第2个24h补液量为第1个24h实际补液量的1/2,另加水分3000~4000mL。

    南京公式主要适用于战时及成批烧伤,所以并没有成为国内主流补液公式。

    写了这么多,重庆公式和上海公式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重庆公式补液更少,上海公式补液更多,另外晶胶比例也不同,一个主张2:1,一个主张1:1.

    别看只是数字有小小的不同,但治疗效果却是一个天差地别。

    重庆公式和上海公式这两个模式,与后世公认的主流补液公式的主要区别在,

    重庆公式针对50%以下中小面积烧伤病人的补液是最有效的,也是最接近后世补液公式的,后世的临床证明重重庆公式相对最科学

    但缺点就是针对烧伤面积超过50%以上超大面积,或者重度烧伤抢救疗效不佳

    原因是重庆公式死板地认为重度烧伤也只要按50%以下的输液量来补就可以了的。

    这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你一个烧伤30%的病人,和一个烧伤面积达90%的病人,输液量怎么可能差不多?

    重庆模式本来就是补液量偏少的,这下对重度烧伤病人的补液量就更少了。

    补液量偏少的公式往往不能较好的维持循环血量,致使缺血缺氧性损害持续存在,这就会造成病人血容量不足,肾衰竭等死亡。

    还有一个误区,晶胶比例是2:1这个没错,但对于大面积重度烧伤病人,晶胶比例应该调整为1:1。

    其实西南医院的研究已经跑在全国前列了,比上海公式、南京公式先进多了,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误区?

    这并不是西南医院的水平不行,实在是七八十年代国内的条件太差了,绝大多数医学仪器都缺乏,也就拿不到一手的实验数据,这临床科研工作怎么进行呢?

    不是谁都像陈棋这样有金手指,有着后世的见解,可以站在上帝视角去看待问题的。

    后来随着科技发展,各类仪器都配备完整,西南医院的烧伤科还是非常牛逼的,里面有许多非常牛逼的专家。

    不过现在嘛……

    陈棋就是想截胡西南医院的未来之路,先把这个全国烧伤NO1给抢过来再说。

    至于上海公式的缺点嘛,还是补液过多了,而且他们并不要求在烧伤前8小时怎么补、16小时怎么补、24小时怎么补。

    这样补液就很粗糙。

    而且补液量偏多的公式虽在理论上维持了良好的循环血量,这是一大优点。

    但由于液体负荷过重,往往加重患者水肿甚至引发筋膜腔隙综合征、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

    到时你是救人,还是杀人?

    最最关键的是,两种公式都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执行得太机械,太死板了。

    那就是医生严格根据公式的补液量来,算出来是多少,就不管不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