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建虏、彝乱等等事情,似乎都与他们无关。

    他们能清晰感受到的,只有自己身边的变化。

    如山西和北直隶的百姓,他们近四分之一的人分到了田地,同时也感受到了,因为兵马的驻扎而提升的安全感。

    更重要的、是兵马驻扎后,一些兵备道的裁撤之后,少了许多设卡吃关税的胥吏。

    便是城中的一些缉捕都低调了许多,因为驻扎在城外的营兵会经常来城中买东西。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便是因为营兵的驻扎,似乎被服徭役的要求也很少见了。

    一些道路破损被营兵将领看到后,便会和当地的县官沟通,由县衙出银子,营兵出人,将道路修缮。

    这样的军队是比较少见的,原因是朱由检个人对麾下兵马做出的要求。

    驻扎的军队,每年必须修缮当地的一些道路、桥梁、水渠等物,以此来提高大明百姓对以往官军的映像。

    山西如此、北直隶如此,辽东也是如此。

    不过相比山西和北直隶,辽东百姓感受更多的则是与皇帝有关的皇店。

    皇店的开设,以及低于市场价抛售粮食来降低百姓生活成本的做法,无疑是取得了许多辽民的人心。

    粮食、油、盐、酱、醋、煤等等物资,皇店的价格都大大低于辽东的市面价。

    不仅如此、辽河以东的各地驻军,会以皇帝的名义招募民夫,而不是征徭役。

    尽管一日只有十文工钱,但干得活也不算累,不过就是修补道路,修建水渠、或者为开荒而砍伐树木罢了。

    总之、在皇权控制力最高的辽东、山西、北直隶里,百姓的幸福感提升自然是最快的,其次便是被安排了贤臣良将的地方。

    比如山东便是典型……

    “人之初、性本善……”

    山东兖州府郓城的一处乡下,私塾内的孩童背诵着朗朗上口的《三字经》,不过仔细一看,私塾中的孩童数量不过十余人,完全不符合这上千人的大乡规模。

    若是仔细看去,在私塾不远处的矮丘上,一些背着木架子,架子上担着一些树枝干柴的孩童正坐在地上,远远的看着在私塾中读书识字的孩童们,眼里满是羡慕。

    相较于私塾孩童还能穿得起新衣的干净,这些干农活的孩童身上大多都是旧衣,衣服上还有七七八八的补丁,颜色五花八门,也不知道从哪里裁下来的碎布。

    不过即便是再鲜艳的碎布,在经历了一两年的农活后,也会变得灰扑扑的。

    就是这样穿着灰扑扑粗布麻衣的十几个孩童,坐着眺望远处的私塾。

    过了许久,当天色慢慢暗了下来,黄昏出现在天际,他们也顾不得羡慕,急忙起身分开,背着柴火向家中走去。

    狗娃子是其中的一员,他爹娘是乡里刘举人家中的佃户,租佃着三亩旱地,收入十分窘迫,全家六个人,挤在两间土坯房内,就连地都是刘举人家的。

    “狗娃子,你作甚呢?捡个柴花这么长时间!”

    “娘,今天柴火不好找,我找了好久!”

    隔着老远,当狗娃子见到在小河边洗衣服的娘亲时,当即就大声回应了起来。

    “挨千刀的,过来把菜拿回家里,叫你爹回家准备吃饭。”

    妇人一边锤洗着衣服,一边对着狗娃子吆喝,而狗娃子不想挨骂,只能将木盆抱了起来。

    他低头看了一眼盆内的菜,分别是韭菜和白菜,还有一种他说不上来的野菜。

    “去吧。”

    “诶!”听到娘亲的话,狗娃子背着柴火、抱着菜盆就往家里跑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