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北直隶也没怎么下雨……”
“这些事情得派人通知万岁才行,刚好派出这次清查黄河河段情报的塘骑,把消息送到京城去。”
“是!”旁边的官员闻言,便纷纷离去,准备黄河工程的事情去了。
很快、背负黄河河段情报的十余名塘骑纵马北上,历经三日的策马后,才抵达京城。
在第二日一早,塘骑便将消息送达了工部,而工部也将消息备份送往了齐王府和内阁。
不过这一日的朱由检没有在齐王府,而是难得的和朱由校外出京城,前往南苑狩猎去了。
因此当奏疏送到他和朱由校手中的时候,二人正一身戎装,手持弓箭在马背上射猎。
在奏疏和情报送达的时候,二人也翻身下马打开了奏疏。
在《黄河河段图》中徐光启和王舜鼎二人,标注需要修葺的黄河堤口一百三十二处,其中七十一处已经开始动工。
另外、有九十三处河段需要疏通,而他们也直接发动徭役疏通了河道。
当初朱由校下拨的二百余万两银子,也大致用了个七七八八,而徐光启的上书,自然也是为了钱粮而来。
“徐光启和王舜鼎说还需要三十七万六千余两银子才能整顿黄河……”南苑的猎场内,朱由校将奏疏递给了朱由检。
不过在看到奏疏的时候,朱由检在意的是各省的干旱迹象:
“这三十几万两可以下发,毕竟黄河每次决口都需要朝廷调拨上百万两钱粮赈灾。”
“倒是这干旱之事,如我和哥哥说的,今岁恐怕会有数省之地干旱……”
朱由检合上了奏疏,看向了身穿圆领袍,穿着简易胸甲,扎着腰带和护臂的朱由校。
朱由校将弓箭交给了旁边的大汉将军,一摆手示意要和朱由检边走边说。
朱由检跟上了他的脚步,二人走在南苑绿意盎然的草地上,这和数百里外就有些干旱的北直隶南部河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若是真的有大旱,以弟弟的推测,国库能安然赈灾吗?”
朱由校皱着眉询问,而朱由检也眉头紧锁,他没有立马回答,而是在计算人口。
大明的水文,他早就让锦衣卫记下来了。
哪怕大旱,一般来说主要河道是不可能全部干涸的,因此他心里有一个数。
“山西、陕西、北直隶、河南、四川等地百姓纸面上有三千余万人,实际大致有五千万人……”
“按照活下去的标准,每个人最少一个月需要二斗粮,一年最少二石六斗。”
“这其中,生活在没有主要水道地区的百姓数量约在三千五百余万左右……”
朱由检句句不提国库,却句句都在提国库。
没有生活在主要水道地区的这三千五百余万百姓,一旦遭遇了旱情,他们是没有主要水道来浇灌田亩的,因此对大旱抗性最低。
三千五百余万人,按照朱由检所说活下去的标准,一年需要吃掉近九千万石粮食。
九千万石……每个月就是八百多万,大明朝的国库能不能拿出这么多粮食?
这是一个问题……
“情况会有这么严重?”朱由校不相信会有这么严重的大旱,因为历史上没有发生过这种程度的大旱。
不止是他,朱由检这话就算说给任何一个人听,任何人都会觉得他在危言耸听。
但对于朱由检来说,他很清楚自己说的是什么。
明末这场这场长达18年之久的大旱才,是世界几千年来最严重、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
同样,晚清的“丁戊奇荒”虽然范围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