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货币总量,也就是黄金、白银和铜钱,这三项加起来折色为白银,货币的价值也不会超过二十五亿两白银。

    当然,这是市面流通的,埋藏在地底的不算。

    可即便如此,二十五亿两白银的货币总量下,一口气释放上千万两外来白银,那对于农耕文明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大明的白银通胀因为欧洲三十年战争而变成白银紧缩,眼下好不容易朱由检把白银紧缩的问题解决,如果他释放太多金银,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在南方释放还好说,南方人口多,能容纳的也多。

    可在北方,尤其是在经济已经几乎不存在的山陕释放这么多白银,那就有点炒高物价的嫌疑了,因为白银很难流通起来,哪怕是皇店想要运送物资也很困难。

    朱由检想的从来都是用新币换旧币,然后随着大明人口增长而慢慢释放金银,而不是有了就用。

    毕自严的想法很好,但却并不适用眼下的大明。

    或许他是看到了早前朱由检随意支配海外金银而萌发的念头,但当时的朱由检随意支配海外金银也是因为当时大明的局面是白银紧缩。

    眼下物价稳定,货币稳定,再使用大量海外金银就不太好了。

    因此对于这次赈灾,朱由检想了想后还是决定继续使用粮票。

    他提起朱笔把七百多万两银子划去,随后直接写下“一日工、三斤米”的笔迹。

    尽管这么一来,大明需要转移更多的米麦前往山西、陕西,但最少不会让当地的经济继续遭到破坏。

    不过……

    “山西和陕西的人口还是太多了……”

    朱由检之紧皱眉头,他有个尴尬的点,那就是山西和陕西。

    四年连续大旱之下,迁移陕西和山西的人口出去很容易,但等大旱结束,想把人迁回来就很难了。

    关中养民二百万不难,渭水平原在崇祯十七年大旱里从未断流,这代表关中平原的那一千多万亩水浇地用于耕种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关中只养二百万人还是能养得起的,但问题在于剩下的二百多万人迁移去哪里。

    迁移去河西,但河西后续似乎还有几年旱情要爆发,到时候山高路远,更难赈济。

    可如果不迁移去河西,那西北人口不足,明军想要西征,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而且西北人口不足,后续也难以掌控整个西域和中亚地区。

    现在人口最多,但生产力和沙化比后世更严重的西域,注定易守难攻。

    清军在小温暖期出兵,结果人口千万的河西居然连南路的那两三万人都养不活,更别提眼下还处于小冰河期,而河西人口只有四百多万的大明了。

    除非明军能用一万人击败西域控弦数万的叶尔羌和瓦剌,不然就老老实实的等火车修建起来。

    西北的难题在这里,不留人口,日后西征困难,并且对西陲的疆域掌控将是所有疆域里最低的,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口。

    可留下人口,每年又得花费数千万米麦来养活他们,进退两难。

    “陕西的大旱还有十二年,十二年足够繁衍一代人了……”

    思索过后,朱由检还是决定再迁移陕西的百姓,而且这次还是要迁移四川,因为四川也有灾民可以南迁。

    他决定之余,马车也抵达了军备院城池的门口,并且停下。

    朱慈燃连忙跑下了车,而李定国则是第二个跟上,不过他是为了拿凳子给王承恩和朱由检下车。

    车内只剩下朱由检和王承恩,王承恩要扶朱由检起身,而他也同时说道:

    “陕西的灾民,再迁一百万前往四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