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得知消息后,派了王肯堂去广州为戚金看病,但戚金的病情不容乐观。
“王院使回禀,定远侯入夏以来食不下咽,体重骤减,不足百斤,胃气难生,恐怕……”
曹化淳小心翼翼的开口,这让朱由检的心情愈发低落。
秦戚两家作为大明天启朝的勋贵世家,可以说一代人物都是铁杆的忠臣,即便朱由检对他们有提携之恩,他们依旧忠诚于皇帝。
眼下作为两家砥柱之一的戚金病倒,生死只在朝夕之间,那皇帝在军中的威望恐怕也会降低一筹。
虽说戚家还有二代的戚元功、戚元辅、戚元弼三人撑场面,为皇权站台,可这三人的年纪也都不小了。
戚元功年近六十,戚元弼五十余岁,戚元弼也四十多了。
这三人中,稍微年轻一些的也就戚元弼了。
虽说他们三人最少还能把南军都督府撑个十几年,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另外,朱由检更为担心的是秦家。
秦家的一代将领中,秦邦屏和秦邦翰、秦良玉都已经六十几岁,最小的秦民屏也五十有七。
他们这一代也是最支持皇帝的一代,而对应的二代则是成份复杂。
北镇抚司的消息中,马祥麟和张凤仪这对夫妻是支持皇帝的,但秦翼明、秦拱明、秦左明三人却一直对齐王府的政令言听计从。
三代的子弟中,也基本是以齐王府马首是瞻。
齐王府不是朱由检一个人的齐王府,里面充斥着各种势力,因此秦家和戚家的三代子弟,恐怕……
朱由检在心底叹了一口气,同时也对曹化淳吩咐道:“用万岁的身份,给戚老将军送去一些药材和食材吧。”
“是……”曹化淳知道朱由检对戚金的感情有些复杂。
从个人经历来说,戚金是第一个把兵法揉烂了喂给朱由检的人,虽然都是一些基础的,但总归算得上半个师傅。
从家国来说,辽沉之战若是没有戚金,恐怕秦邦屏等人就算不丢失沉阳,也要遭遇一场血战,能活下来几个人都成问题。
是秦戚两家为大明守了三年辽东,才让朱由检有了本钱打复辽之役。
如果没有复辽之役,如果辽东失陷,那恐怕眼下,大明的许多科技都没有精力研发出来,面对旱情和后金的夹击,大明的局势也会十分凶险。
似乎是有些不安,朱由检起身走了走,然后他又追加道:
“给万岁上疏,请加封戚老将军为丰国公。”
“这……国公吗?”曹化淳一时间有些迟疑,毕竟自大明开国以来,只有永乐年间曾经册封过国公,其它时候可没有人有殊荣能得到国公的爵位。
“对!丰国公!”朱由检郑重点了点头,曹化淳见状也知道自家殿下不是开玩笑,因此连忙让人前往燕山询问朱由校。
这一事情在几日后很快传开,而朱由校也一如既往的听从朱由检的建议,在得知戚金病重后,特意下旨册封戚金为丰国公,并为戚继光、戚继美分别追赠。
戚继光被追赠为东平王,戚继美被追赠为威海侯。
如此以来,戚氏一家便有一王一公一侯三伯的美誉了。
朱由校如此做,恐怕也是想借此为戚金冲冲喜。
京城之中的许多文臣武将对此并不觉得奇怪,虽说戚金没有打出什么战役性的大捷,但他的功劳对于天启初年的大明朝来说太过沉重。
病危无望之下,一个不是世袭的国公对于他对大明的功劳来说,算不了什么。
李永贞被朱由校委派为传旨太监带着圣旨南下,至八月二十四终于抵达了广州城。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