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备院中,接受过十年以上燕山官学教育的人足足有一千六百多人,五年以上的有三千多人。

    这接近五千人的翰林学士,基本就是大明现有的所有数理化科研人才。

    放在后世,恐怕几个高中就能凑出那么多人,但放在现在,乃至往后二百年的时代里,他们将是让诸国望其项背的存在。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从天启十九年开始,每年将会由数万与他们一样学识的人涌入军备院。

    届时,军备院的翰林学士质量将会进一步提升,各地工厂也会涌入一批批的理科工人。

    “火药的研究迟迟没有进展,火炮倒是经过研究后,大致能将射程提升到六里,更进一步就需要火药的支持了。”

    面对朱由检的询问,王徵先是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紧接着又带着朱由检走到了一系列挂着“农业机械”的牌子面前。

    牌子背后是五六种朱由检不认识的机器,对此王徵则是解释道:

    “这上面的有殿下所说的传送带,传动式收割、播种机、施肥机。”

    “这些机械基本都是依靠蒸汽机和牲畜,但却可以提高百姓种植的效率,尤其是畜力的各种机械,比起蒸汽式的机械,它们更便宜皮实,对百姓的作用更大。”

    王徵给朱由检一件件的介绍着所有机械,不管是人力的,还是畜力的,或者是蒸汽动力的。

    总之朱由检停下来就是,这些机械可以提高百姓的生产效率,例如畜力摇臂收割机。

    只需要一头耕牛或挽马,就能就能把人为割倒的禾秆集放成堆,节省了农民许多时间。

    看完这些,朱由检走到了军用展示台面前,在这里摆放着蒸汽装甲车,蒸汽军舰,摇杆式机枪,天启十一式步枪,和后世差不多的木柄手榴弹,以及手枪。

    这些东西都是正在研究中,或者只有外貌的模型,真正能用的只有天启十一式步枪。

    “这些东西,大概什么时候能一一实现?”

    朱由检看着巴掌大小的蒸汽装甲车和军舰,拿着把玩了一下。

    对于他的问题,王徵无法回答,只能找来了军工院的翰林学士回答。

    总的来说,目前最有可能实现的是手枪,其次是摇杆式机枪,再然后才是木柄手榴弹。

    蒸汽铁甲舰需要的焊接技术,目前大明还达不到,只有发展出电力,使用电焊才能达到这个标准,但电力这个词,距离眼下的大明过于遥远。

    至于蒸汽装甲车,理论上可以实现,但成本太高,而且明军已经拥有火器迭代的能力,目前不太需要它。

    只有内燃机出现之后,它才有研究量产的需求。

    这些东西,都是大明未来五十年需要研究的对象,五十年后,那就是西元1685年。

    想到这遥远的时间线,朱由检甚至都不敢确定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

    他放下了手里的东西,转身走出了展示馆,王徵准备送送他,不过却被朱由检拦住了。

    “你们继续研究你们的吧,军备院的一百万两研究经费,我会让户部拨发的。”

    说完,朱由检带着守在门口的陆文昭离开了军备院。

    等他们走出军备院城门,上了马车之后,陆文昭也拿出了一份奏疏递给朱由检:

    “殿下,这是刚才户部让人送来的关外四省文册汇总。”

    “情况比之前讨论的要好些,四省今年粮秣总产是辽东二千六百余万石,漠东二百八十余万石,东海三百四十余万石,北山三十八万石。”

    “除了这些,还有牧民们的二百八十多万只羊,三十余万马匹和二十余万耕牛。”

    “按照要求,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