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田赋粮是三百二十七万石,二十八万只羊,三万四千余匹挽马、驽马和两万余头耕牛。”

    陆文昭在解释,朱由检也在翻阅,等他们一个说完,一个看完,朱由检也合上了奏疏询问道:

    “官场的牧场出产多少耕牛马匹和羊群?”

    “军马约四十万匹,驽马六十余万匹,挽马约一百四十余万匹,耕牛一百九十万余头,羊群约一千五百余万只。”

    陆文昭的回应很快,这是因为朱由检出发前就让他去官场询问过了。

    大明的官场,从天启十一年平定东北之后,重心就开始放到了畜牧业上面。

    目前在关内的,只有一些山区里的家禽场和山坳、丘陵的养猪场。

    这些官场的数量算不得多,但也不少,足有三千九百零六处。

    大约克夏猪的育种很成功,目前三百零六处官场育有大约克夏猪一百五十三万头,本土猪七十二万头。

    除此之外,官场还有鸡鸭鹅等六千余万只家禽。

    这些家禽牲畜,基本不占用大明自己的粮食,所食用的粮食,都是印度厮当运往麓川的稻米。

    这些稻米漂洋过海,到麓川时已经有轻微的异味,但是经过加工后,它们可以走陆路运给南方的牲畜使用,而北方的牲畜则是依旧食用麸糠制成的饲料。

    这些牛羊牲畜和家禽,每年要吃去近五千万石饲料,但朱由检却毫不心疼。

    说到底,这些被它们吃下去的饲料,有近七成都是产自印度厮当的粮食,留给印度厮当的土人,倒不如给大明的牲畜吃。

    最少官场的牲畜能给大明的百姓吃,变相缓解饥荒。

    在朱由检治下的大明朝,除了淮北大饥和旱情最严重的天启十四年,目前并没有哪里遭遇饥荒。

    就连朱慈燃南游记里见到了许多白骨,他打听过后也是在天启十四年饿死,或者因为营养不良而病死的百姓,并且也局限于山西南部一带。

    随着山西的百姓不断迁移前往关外,饿死人的事情会越来越少。

    “关外的牧场都分完了吗?”朱由检处理着奏疏,嘴里也询问着陆文昭。

    陆文昭微微颌首:“按照户部的奏疏,关外十八亿亩草原已经分发完毕,就连漠北的草原也都分给了一些山西百姓。”

    “另外户部还有上疏,说今年皇店得拿出一百二十六万头耕牛和六百多万只羊发给移民。”

    “……”陆文昭的话让朱由检顿了顿朱笔,不过他很快就回应道:“按照户部说的办。”

    朱由检毫不怀疑官场的能力,毕竟永乐年间的太仆寺都能在二十年时间里,把官营马场的马匹育到一百五十多万匹,一千多万羊群,那规模比太仆寺更大的官场不可能不行。

    “南州官场的事情准备如何了?出发前承恩可曾告诉你?”

    陆文昭陪朱由检出来,自然要将各部衙门的事情都记下,即便朱由检随时询问。

    “南州官场已经开办,眼下南州共有十二县,海外有三县,陆地有九县。”

    “除了海外三县只建设牲畜和家禽场外,其余陆地九县皆布置牧场。”

    “当地的草场数十亿亩,可养牛羊数千万。”

    南州的开发已经走上正轨,目前当地一共有三府十二县,虽然地域广袤,但人口只有五十六万,耕地所产粮食十分不足,需要南海府对其运粮。

    不过,随着官场在南州开办,随之而来的将是一台台拖拉机进入南州。

    以南州的人口、土地情况,除去老弱,只需十万台拖拉机,十年的时间就能开垦出最少两千万亩耕地,算上畜牧业,可以养活六七百万百姓。

    十万台拖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