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块诺贝尔奖。”

    昂内斯说:“单纯的制备液氦谈不上什么,我最近突然发现了低温时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水银在液氦的低温环境下,电阻突然消失。并且消失地非常突然,不是一点点消失,而是在到达4.2K左右时突然消失。”

    洛伦兹说:“实验要多做几次,千万不要再出错。”

    昂内斯谨慎说:“我当然明白,还要拿更多的金属实验。”

    李谕知道这就是超导现象的发现,于是说道:“我能不能借用实验室做点试验?或许也能帮点忙。”

    昂内斯并没有阻拦:“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们不会从美国那里得到这么多氦气,伱要使用实验室的话自然没问题。”

    “多谢。”李谕说道。

    超导现象是昂内斯发现的,但昂内斯的并没有发现低温抗磁性,受限于科学观念的限制,更没有发现量子霍尔效应。

    李谕准备先把低温抗磁性搞出来。

    这么一来,估计两年后他就会和昂内斯一起再拿个诺奖了……

    参与一下超导这个经典物理学的最后一次高光时刻还是挺激动的。

    可惜这两个现象虽然很有趣,物理意义也不小,但现实意义目前几乎为零。

    因为超导的实现条件过分苛刻,如此低温的环境只能存在于实验室中。

    而且超导最先能用上的是抗磁性,不过仍然要等到半个多世纪以后的常温超导出现。

    李谕争取活到那时候,帮着国人再搞一块诺奖。

    实验做起来难度不大,只要有低温环境就可以,也不需要去搞理论研究。

    反正理论也搞不了,至少李谕穿越前,超导到底是什么机理还没有解释清楚。

    李谕感觉这块诺奖拿得确实有点轻松了。

    在莱顿大学,李谕和昂内斯分别搞定了电阻消失与磁场为零的实验。

    抗磁性本来在历史上是被迈斯纳发现,称为迈斯纳效应,看来以后要换名字为“李谕效应”。

    只是更大的可能不会这么叫,因为李谕搞出来的科学大动作太多,名字根本用不过来,否则就会产生混淆。

    没多久,两人就分别写了论文,发到《物理年鉴》之上。

    即便摸不清原理,超导也是物理学上的大发现,足以让物理学界引起高度重视。

    但由于这个实验的重复难度有点大,暂时还要等待其他实验室的论证,所以只是在学术圈中名气较大,普通民众大都不知晓。

    二十世纪初想给大众科普超导难度多少有点大,况且此后几十年中超导现象都很难再次掀起浪花,毕竟这几十年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天下,光芒太过耀眼。

    ——

    离开荷兰,李谕去了趟巴黎,找阿歇特出版社结了一笔星战系列的稿费,折合下来又是数十万美元入账。

    这种“躺着赚钱”的好时光能持续到一战之前,李谕也需要这些钱尽快搞起来国内的民族企业。

    顺道他还被邀请参加了一场法国航空协会组织的飞行比赛表演。

    法国人真的蛮重视飞机,动不动就搞个比赛,今天挺有看点,参赛者中有第一位拿到飞行执照的女性飞行员雷蒙德。

    雷蒙德的飞机用的仍然是汽车的圆形方向盘,她在比赛中不慎坠毁,腿部骨折并造成了脑震荡,还好没有生命危险,只是要离开比赛两年时间。

    李谕看完比赛,再次无奈地叹息,飞机的发展还有一段路要走,自己驾驶飞机的梦想得多忍上几年。

    两天后,李谕受邀去参加诺贝尔奖的颁奖晚会,正好与居里夫人以及让·佩兰共同前往斯德哥尔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