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CERN必须停止实验,否则地球之灵不会饶过他们的。】

    就在CERN的高亮度对撞机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时候,另一边,金陵。

    下蜀航天基地中,徐川正在站在宽敞无比的厂房中仰望着面前一架还在施工的庞大的航天飞机。

    二代航天飞机!

    基于一代星海号的基础上,二代航天飞机的造型和结构都有巨大的改变。

    如果说一代星海号的外观看起来和米苏两国在上世纪制造的航天飞机,那么二代航天飞机则在此基础上增添了不少科幻的色彩。

    其机翼比一代航天飞机更宽阔,也更加的厚实,整体看起来有些类似于海洋中的‘蝠鲼’。

    站在徐川的身旁,负责二代航天飞机设计与制造的常华祥院士眼神中充满了自豪。

    他看着面前这架比一代星海号看上去还要庞大不少的二代航天飞机语气自豪的介绍道:“这就是咱们的二代航天飞机了。”

    “机长66.47米、翼展宽达65.81米、高17.44米;理论上来说,起飞重量如果是在大气层内能超过千吨,突破大气层重量最高为168.44吨,可携带物资突破大气层重量为87.55吨,内部货舱空间约莫550立方米.”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突破。

    在机长还缩短了几米的情况下,这架二代航天飞机的性能差不多在一代上涨了近三分之一。

    听起来似乎并不多,但对于航天飞机这种大型设备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夸张的数值了。

    虽然突破大气层的载荷并未上涨多少,但内部货舱空间却是大了许多。

    一代星海号只有约莫330立方米,而二代涨到了550立方米,四舍五入一下,都快接近两倍了。

    这意味着在星际航行运输物资的时候,二代航天飞机的载荷要远超一代。

    当然,这也和二代航天飞机的造型改变巨大有关。

    一代航天飞机的造型类似于传统的民航客机,而二代航天飞机因为徐川提出来至少在月球和火星上具备垂直起降的能力,所以它的机翼被设计的更加的宽大和坚固。

    类似于‘蝠鲼’形状的设计,不仅能让机翼承担更大的重量的同时,也扩大了航天飞机内部的空间。

    空间的提升,意味着小型化仿星器聚变堆的体积能做得更大一些,提供更充足的能源的同时,也能巨幅提升可使用空间。

    听着常华祥院士的介绍,徐川饶有兴趣的走到了二代航天飞机下面,仰着头看着‘蝠鲼’形机翼下部署着的小型化空天发动机。

    和尾部部署的长达二十多米的主动力空天发动机不同,‘蝠鲼’形机翼下部署着的空天发动机在体型上要小很多。

    但是它的数量却更多,每一边机翼都部署了三台小型化的空天发动机,通过形变后的超导材料和钛合金管道链接上主引擎与空气压缩机,分配推进工质。

    而这六台小型化的空天发动机可以各自调节输出能级,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动力不同幅度的调节。

    见徐川的目光落在机翼上的引擎上,常华祥院士走了过来,目光也落在了机翼上,轻笑着开口解释道:

    “二代航天飞机的机翼上每一侧都部署有三台小型空天发动机,每一台在最大功率下可提供45.29KN的推力。”

    “也就是说,六台小型发动机总共可以提供约莫270KN的推力。”

    “当然,这是针对小型引擎单独的测试数据来综合判断,具体二代机的完整实验还没进行测试,具体情况暂时没有数据。”

    “不过从计算的情况来看,这些小型发动机之间在运行时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