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遂得名安禄山。

    当时与安延偃一起奔逃出来的还有他的侄子安思顺,安思顺跟安禄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堂兄弟,但私人关系却非常要好。

    在安贞节的推荐下,兄弟两人走上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道路:

    安思顺选择投身行伍,很快去到陇右边防线,并在这里一干就是三十八年。

    哥舒翰、郭子仪等名将都曾是安思顺部下,并最终做到了两镇节度使。

    安禄山则是拒绝军旅,选择了商旅,当了个牙郎,也就是现在俗称的中介。

    在这份工作中安禄山学了六门外语,练就了一副好口才,正待大展宏图的时候,经济危机……啊不,吐蕃人来了。

    吐蕃大举进攻河西阻断了丝绸之路,安禄山的商业宏图还没起飞就摔得粉碎,于是他给自己做了新的职业规划:

    白天上班当中介,晚上下班去偷羊。

    于是安禄山顺理成章的被扭送到了幽州长使张守珪面前,得到了一个“推出去乱棍打死”的判决。

    对此安禄山的当然不能接受,情急之下喊出了“大夫不欲灭两蕃耶?何为打杀禄山!”这句话。

    安禄山当然不懂军略,虽然成功引起了张守珪的兴趣,但最终被打发去做“捉生将”,这个职位类似于侦察兵,主要在敌占区抓活口。

    732年,安思顺已经官至洮州刺史兼莫门军军使,得赏二百缎三百两银五十万钱,领五千兵马。

    而安禄山看着仅有的一个下属史思明,感觉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回过神来的安禄山痛定思痛:

    既然不懂军略无法成节度使的幕僚,那便做如吕布一般的英杰吧!】

    李世民集中在安禄山身上的注意力终于被暂时拉走:

    “东突厥颉利为朕所灭,西突厥为高……皇子治登基后所灭,何来突厥汗国?”

    大唐皇帝无意间的抱怨让孙思邈心里哆嗦了一下:

    皇子治登基?太子呢?

    陛下喊我过来如此推心置腹……孙思邈一时间面色有点发白。

    不可!决计不可!

    另一边的阎立德则是见过政治上的大风大浪,看弟弟和其他臣子脸色如常,当下明白其中应有内情。

    突厥汗国这个倒是好判断,杜如晦从这安贞节的岚州别驾之位推测:

    “这突厥汗国还在河西之北,定为狡诈之辈复国无疑!”

    复国!李世民不由得心中思忖,自己对这些突厥遗民的处置是不是优容了一点?

    颉利败亡之后,朝中经过讨论,对于突厥遗部是先设羁縻州,将部落头领置为都督。

    并在之后设都督府,将突厥遗部做分而化之,良善者内迁,不服管教者留在原地作抵挡北方的一条防线。

    这已经是朝中经过讨论最终达成的共识了,但如今看来也并不是尽善尽美。

    房玄龄相对乐观一点:

    “大家勿忧,西突厥未灭,突厥之策尚有转圜之余裕。”

    “反倒是这安思顺,既为安禄山之兄,且为二镇节度使,合安禄山之力,难怪有惊天之乱。”

    很合理的猜测,李世民嗯了一声点点头,但看着安禄山的事迹还是有点想磨牙:

    一个偷羊的牙郎竟造出如此惊天之祸害……这幽州节度使怎么不当场把他打杀了!

    ……

    张飞瞧着吕布的字眼,嘿嘿笑了起来:

    “这安禄山认那唐皇为义父,结果造反打下长安。”

    “那吕布认董卓为义父,结果戮了董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