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倒是熟悉这个,笑着道:

    “吕布杀董可称诛贼,这安禄山造反嘛……”

    言下之意自明,就算后世有叹这玄宗不早死之语,但这安禄山终归还是造反。

    张飞也笑着叹了一句:

    “义父,不好当也。”

    说着张飞还瞧了瞧孔明:

    毕竟阿斗如今就在成都,且大哥之前说过想让阿斗拜孔明做义父来着。

    孔明顿时黑了脸,拿着羽扇的嫌弃摆手:

    休想让我教你算学!不过刘备看着安禄山的记叙也是一叹:

    “若无吐蕃之乱,这安禄山终其一生或也不过庸碌商贾。”

    但随即刘备自己也自嘲一笑:

    “何来如果?”

    说罢也不在复言。

    【绝境逢生,安禄山头一次发现这个工作还挺适合自己的。

    毕竟安禄山本身就是杂胡,而且精通六种语言,善于察言观色。

    而这些在牙郎生涯里磨炼出来的技巧,基本上都可以无缝用到捉生将这个职位上。

    甚至还能用在上司张守珪身上,察言观色投其所好,张守珪讨厌肥胖的人,他就主动节食减肥,甚至主动给张守珪洗脚都是家常便饭。

    能被安禄山如此讨好,当然也是张守珪颇有才干,这位幽州长使是良家子出身,是靠打突厥得来的军功升迁的。

    在来幽州之前,致使安禄山经济危机的那次吐蕃之乱也是被张守珪平定的。

    被调任幽州的目的也是为了平定安禄山口中的“两蕃”,即北面的契丹和奚人。

    张守珪本人水平在线,到幽州之后也是捷报频传,安禄山抱着张守珪大腿混经验混的很开心,并同时努力贿赂往来官员,成效显著。

    最终张守珪收安禄山为义子,至此安禄山也靠着亲父、继父、义父勉强凑成了一个三连。

    但麻烦也很快到来,安禄山本身并不是传统的武将,靠着外语和外表,他完全是个异常优秀的捉生将,但领军就是一个灾难了。

    张守珪仗着优势打算给自己义子一点好处,命安禄山领兵六万讨契丹,但结果是奚人复叛与契丹夹击。

    安禄山呢?马鞍中箭,折冠失履,带着麾下二十余骑逃离战场,致使唐军大败。

    张守珪不是能挥泪斩马谡的丞相,犹豫再三选择了强保义子。

    怎么保护?将安禄山押送入京,而长安已经算是安禄山的半个主场了。】

    如今犹记秦吏,衷心希望七月大佬健康顺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