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历史中自己的想法的。

    因为这两人都是秦王府旧人,而且都比较年轻。

    后来重用两人应当是为了培养出来一个能接替李靖的帅才,但是都失望了。

    而如今看着这个比自己还小一岁,但行事颇有李靖之风的苏烈……李世民眼光炙热。

    他大唐皇帝似乎有希望在贞观一朝完完整整灭了突厥了。

    一旁的李勣则在盘算。

    都不用去仔细看地图,闭着眼就能回想起来:

    从长安往西,能称国者不过吐谷浑、高昌、龟兹、西突厥、吐蕃。

    如此说来,无主之功居然仅剩龟兹?

    不不不,李勣在心里摇了摇头,高昌原本是侯君集功劳,如今可就未必了。

    他李勣好歹初唐三战神,而且后世评他知忠义,怎么看应当都要比那侯君集靠谱吧?

    完全没有看到李勣热切的眼神,李世民龙行虎步过去,非常不避嫌的拍了拍苏烈的肩膀:

    “定方少年英才,宜当勉之。”

    “明日起便随药师多览察吐谷浑之近况。”

    李靖自然懂得陛下意思,但看着不过三十一岁的陛下拍着三十岁的人夸少年英才,感觉还是怪怪的。

    苏烈没空计较这个,当即大喜应下。

    ……

    张飞和赵云感觉今天这一趟算是来对了。

    光幕上那简单的战阵演示,对两将来说重逾珍宝,当即都用纸笔尽力绘了下来。

    同时赵云也在心里感叹这唐朝的豪横。

    一个所谓的集团军下辖七军,骑兵加上马步兵,至少有五六千匹良马。

    而主公现在有多少良驹呢?

    不过他这个杂色义从的三百骏马而已。

    并且就这三百骑当中,正经的幽州马也不过百余骑,剩下的都只能说是北地马,在荆州和益州用用还行,对上握有河北的曹贼,是定然不够用的。

    而这唐朝呢?赵云私下算过,安史之乱前后的参战的唐军至少有实打实的四十万人。

    按两万人为一军,置五千良驹来算,这盛唐时单单常备的骏马就有至少十万匹。

    而养马场并不可能全部都是骏马,在算上概率……

    赵云已经不想去算了。

    此时他对这安史之乱也感到了心疼。

    四分艳羡,三分叹息,两分痛心,还有一分惋惜。

    便是赵云对那灭于内乱的大唐精军最真切的感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