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众人俱都忍不住拍案叫骂起来。
先说王徐氏怒骂桑拧月克死了她儿子。“克人”一说本就信者有、不信者无。桑氏到底有无克人这先不说,只说因王梓文是中了举人之后溺死的,他是有功名之身,当时徽州那边对他的死亡很是重视。特意让仵作验尸,并开具了人是意外而亡的证明。
当时桑氏女在哪里?她在蔚县。
两地千里之遥,不说克不克这些虚的,只说在现实条件上,王梓文的死,就与桑拧月没有丝毫关系。
再说桑拧月没有守孝,这更是无稽之谈。京城中有不少从蔚县过来做生意的人,他们许是不认识桑拧月,但绝对知道她的前公公王主簿。王主簿家的媳妇是在孝满后大归的,这件事众人也有所耳闻。盖因为那王家对此骂的厉害,说起这媳妇嘴上没一句好话。但闻听此事的大多是成年人,自然有自己的判断。若那王家当真千好万好,那媳妇会迫不及待的离开?即便人家真离开了,这也没什么可指摘的。
毕竟早在开国年间,为鼓励生育,寡妇为亡夫守孝的规矩其实就已经被废除了。当然,也有那夫妻情分深的,妻子会在守满一年孝后再改嫁,这都是合乎情理的。
这王二郎的媳妇离开时,可都为他守了一年多了。但人家还年轻,身边也没个孩子,那趁着如今还能生育重新走个人家,今后老来不也有个指望么?
这事情过分么?这完全不过分啊。
至于说,这媳妇折腾的婆家支离破碎,还借着家里出事,卷走了家里所有的钱财,这些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因为,首先在时间上,这就对不上。
桑氏离开王家时,王家势头正旺。而王家是在什么时候倒下的?是在桑氏离开最起码有半年后。当时桑氏都不在蔚县了,还如何卷走王家的产业?
再说王家倒下,那也不是桑氏折腾的,纯粹是王家父子作恶多端,这才被抓捕了。
这事情桩桩件件都和桑氏没有一个铜板的关系,结果这屎盆子却被这婆婆直接扣到了桑氏头上,就问桑家冤不冤?
再有,王氏说桑氏女借住侯府时就不安分,想攀高枝……
桑氏女与沈候连孩子都生了,攀高枝这点毋庸置疑。但两人都是成年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况且桑氏也是自由身,那人家怎么选择,跟你一个前婆婆又有什么关系?
你眼红你忌恨,这都随你,可你说出些莫须有事情的败坏人家的名声,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对了,还有你曾经要活埋人家姑娘,
活埋这事儿是被太祖皇帝亲自废除的。这是前朝的旧俗,太祖和圣昭明皇后对此深恶痛绝。他们仙逝后,更是明令下旨,朝堂内外都不许用活人殉葬。
这是列在朝廷律法上的法条,你可以装看不见,但你真要敢犯,那也是要掉脑袋的……
京兆尹如此一说,王徐氏整个人都瘫到在地。
她的心气早就被磨灭干净了,盖因为之前的每一桩每一件,桑氏都没错,反倒是她,错上加错,被判刑几乎是十拿九准的事情。
更要命的是,桑家人说出了她曾经要活埋桑氏。
王徐氏吓得小便失禁,但她也知道,这事儿万万是不能认的。若是认下来,她就真的离死不远了。
王徐氏挣扎起来,一再喊冤,还说这都是桑家人的一面之词。他们带上来的证人,也都是桑氏身边伺候的人,那自然是向着桑氏说话的。她不服,她冤枉。
王徐氏喊冤,京兆尹就深深的看着他,随后招手唤来两个差役,让他们往监牢中去一趟。
王徐氏的两个孙儿还在牢里关着呢,若桑家人给出的证词不可信,那王徐氏的两个亲孙儿说的,总该可信吧。
王宏远和王宏才很快被带了上来,祖孙三人相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