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道:“使君,有件事……今日有个年轻人,到了宋州的转运使司查账……”

    “随我接驾。”

    李峘十分果断,闻言转身便走,大步流星。

    郑慈明快步跟上,道:“使君放心,运河上的账经得起查,下官也经得起查。”

    “我当然知道,但眼下朝廷在变法,变法就是变天。”

    这日天色很好,他们匆匆赶到宋州转运使司衙门,翻身下马的同时就开始整理衣冠,迈着整齐的小步迅速入内,深呼吸着,准备对天子行礼。

    “下官见过使君、见过刺史!”

    然而,迎出来的却是转运判官刘捷,殷勤地拜见了二人。

    李峘直接问道:“圣人呢?”

    “什么?”

    “今日前来查账的那个年轻人。”郑慈明拎起刘捷,追问道:“他在何处?”

    “走了,带走了一些账本。”

    李峘一听,忧虑地问道:“你拦着他没有?起了冲突?”

    他是深知这些地方官员的秉性的,在地方上被捧惯了,拿腔拿调都是常有的,作威作福的也不在少数。遇到这种被要账本的事,只怕刘捷得罪了对方。

    “没有。”刘捷却很机敏,道:“我原本很是窝火,想教训那人一顿。但想到御驾昨日就在境内,不敢造次,便先请示了刺史,他果然是圣人派遣来的吧?”

    李峘心想那或许便是圣人本人,问道:“往哪边去了。”

    “下官派人跟着,往城南去了。”

    “随我去找。”

    李峘马不停蹄,出了城,沿着官道走了一阵,见到了刘捷派去的人,一问之下,在前方跟丢了。

    他遂要了地图查看,选了一条难走的小路继续往前找,果然,在一个山神庙前见到了一大队人,看气势便知是圣人的随行人员。

    “竟真在此。”郑慈明叹服不已,问道:“使君如何知晓的?”

    李峘没有得意,脸上的忧虑之色反而更深了,道:“这个村子有一片近年才分出去的官田。”

    “原来如此。”

    郑慈明说着,忽然想到一事,瞳孔不自觉地缩了一下,似受了惊。

    他意识到,漕运的账虽然没问题,但今年装船缴纳送到东都的秋税以及农户运到码头的粮食都记了账,还没与各个县署的平了。

    他张了张嘴,想吩咐身边人一两句话。

    “走吧。”李峘已开口道。

    他们再次整理着衣冠,上前道:“河南转运使、宋州剌史,求见圣人。”

    遂有一人出来,打量了他们一眼,道:“圣人不在此处,在前方的村子里。”

    ~~

    李峘、郑慈明换了一身粗布衣物,走到一个农户的家门口,已能听到里面传来的对话声。

    “当然哩,今年的年景好哩,不打仗,河也疏通了,能不丰收吗?”

    “这么好的年景,老丈能过个好年了。”有个年轻的声音问道:“交完了秋粮,余下多少粮食?”

    “二十五石,小老儿还种了八亩桑田,回头可织出四匹帛来。”

    “老丈这四口之家,一年二十五石粮,过得很紧啊,算下来也就勉强可以维持吧?”

    “一年到头有得吃那就不错哩,总好过往年啊。”

    “老丈种了几亩田?”

    “三十八亩,种出了五十三石粮哩。”

    听到这里,郑慈明连忙迈步入内,目光看去,只见一个三十多岁年纪,器宇不凡的男子正与一个老农对坐着,在院子里闲聊。

    一瞬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