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他们所树立的这一制度,太过于依赖那块“誓碑”。
当“誓碑”被证明不存在,他们所有的理论都失去了依据。
这时谁敢强出头,不仅会被人当成贪官污吏,而且还会有人就此深挖,想看看他是不是真的贪赃枉法。
至少用一块并不存在的誓碑包容贪官污吏,有欺君罔上、官官相护之嫌。
……
“大王,大王,国子监生在御街演讲,阻塞了道路。
临安府通判刘以观驱散监生,还把为首者抓回国子监去了,说要勒令他当众检讨。”
皇太后吴氏已经传出生病的消息,做戏做全套,赵璩这个孝子,当然得时常进宫探望。
这不,从宫里回来时,经过御街,看到人声鼎沸,赵璩叫人去询问了一下,便得到了这样一个消息。
“混账!学生们心怀大义,忠君爱国,当众表述又怎么啦?”
赵璩愤愤然:“摆驾国子监,我倒要看看,他刘通判是何等的威风!”
晋王仪仗立即转了向,奔着国子监走去。
行过了两条街,前方忽然传来喧哗声,车马受阻,又前进不得了。
不一会,前方侍卫来报:“大王,路口有太学生二人当街演讲,指斥朝廷弊政。
都察院佥都御史杨沅恰好遇到,各自打了他们五板,如今正在当众教训,围观者众,所以阻了道路。
大王,卑职要不要驱散他们?”
车上沉默有顷,传出了赵璩的声音:“嗯……,既然道路难行,那就回府吧!”
……
杨沅今日路经此地,是去了一趟大理寺。
明日就是三法司会审的日子,杨沅以接洽相关事宜为由,去大理寺拜见大理寺少卿赵世平。
接洽相关事宜是假,缓和双方关系是真。
都察院已经打赢了这一仗,也树立了都察院的权威和影响,没必要因为一个张宓,和大理寺的关系继续僵硬下去。
而这个台阶,必须他都察院来搭。
都察院和大理寺争执最为激烈的阶段,是萧毅然和卢承泽这哼哈二将出马的,杨沅当时一直隐于幕后,没有出声儿。
所以,这时候由他出来给大理寺搭台阶,就比较合适。
若是换做萧毅然或卢承泽出面,只怕双方又要当场大吵起来。
杨沅这个善于揣摩人心的家伙,有意放下身架的时候,还很少有人抵挡得了他的春风拂面。
更何况,现在的情况是,朝野风向皆已倒向都察院,朝野关注的重点,早已不在张宓身上。
当初那些最不想张宓死的人,现在是最恨不得让张宓去死,让张宓早点去死的人。
所以,对于笑脸迎人主动搭梯子的杨沅,赵少卿也就顺势踩着走下来了。
顺利解决了大理寺之事,回程之中,杨沅就遇到了这两个不安分的太学生。
打他们那五板子,杨沅是示意过部下的,所以那板子抡得呼呼生风,打在他们的屁股上也就稍稍麻了一下。
换个官员责斥他们,两个太学生必然梗着脖子不服。
可是有着偶像光环的杨沅打了他们板子,他们趴在那儿却是满心的欢喜:
杨佥宪这五板子打下来轻飘飘的,他果然是爱我们的!
打完了板子,杨沅又是一番训斥,挨了板子之后心平气和的两个太学生便唯唯接受了,乖乖返回太学去了。
杨沅看看天色,因为这一番耽搁,再回都察院,只怕他到了也就放衙了,遂吩咐仪仗返回,他去仁美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