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我的读者能看懂吗?会共情吗?

    书友们看懂了,共情了,有书友评论:

    “读到这一段,我已热泪盈眶!”

    作者大大看到评论时,更是热泪盈眶!

    曾经,有“作者大大”担心“80后”,认为他们只顾享乐,没有追求,后来到2000年,“80后”借互联网异军突起!

    曾经,又有“作者大大”担心“90后”,认为他们迷恋网络,没有社会经验和责任感,后来2008年汶川地震,“90后”迸发出的责任感让担心者大跌眼镜。

    如今,又有好多“作者大大”们担心“00后”了!

    “00后”,24岁以下,不正是《致暗频率》的主力读者群吗?

    哎!这帮“倒霉孩子”呀,连我的小说看都不看,只管刷屏看热闹,一句嘲讽的酸言酸语立刻引来高楼跟帖和一众点赞。

    可是,还是这群“孩子”,看了小说,认真起来之后。

    作者大大惊讶地发现:

    原来,“孩子们”崇尚科学,满怀好奇,有知识有思想,更有大大不及的脑洞和创造力!

    移动互联网已经给所谓的孩子插上了智慧的翅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与“吃咸盐多”成正比的千年定律已被打得粉碎。

    谁说年轻人不懂呀?谁说年轻人只会冷嘲热讽呀?

    记得前几年有一个乐队主题的综艺节目,作者大大是个老乐迷,对崔大大和后来的彭叔叔情有独钟。

    看那個比赛秀,作者大大想,比什么比呀,冠军一定是彭叔叔(后来果然“咸盐”定律起了作用)。

    其中有一期,出来两个从未听说过的年轻人,当前奏炸响,当客家山歌的高亢转为震爆的嘶吼的那一刻,作者大大被深深震撼和感染,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把脸贴近屏幕,看那个同样炸裂的歌名:

    《莫欺少年穷》!!!

    作者大大问自己,《致暗频率》是写给谁的呀?

    当然是写给拥有未来的人!

    关于科幻:

    作者理解的科幻首先区别于玄幻,分界线是“凭空”二字。

    科学幻想小说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强调的是与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的连接性和延展性。

    人类的思想(或者叫想法)是不设限的,没有边界。

    但科幻小说,尤其是所谓的硬科幻是有边界的!

    关于科学的边界问题,作者在小说中已经提到,无非十六个字: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可被证伪,能够预言。

    那所谓的科学边界之内都有什么呀?

    只有两个东西,一个叫公理,一个叫定理。

    定理好理解,是基于科学方法,运用数理逻辑,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之上推导证明出来的。

    公理是无需推导(也无法推导)的。

    这不就矛盾了吗?

    随便说句话,也能叫公理吗?公理的定义和标准是什么?

    公理是人类经验和常识的自然延伸(请注意人类包括你,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你不代表人类)。

    这样,就好理解作者大大心目中好的科幻小说了。

    作者认为,也尝试这样写作:

    科幻小说是人类现有科学和技术的自然延伸。

    科幻的两个翅膀——新奇性和连接性,侧重那个呢?

    这还用问?辩证法嘛,既要……又要……,两手都要硬!

    如果一定要排个优先顺序,作者选择连接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