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时、都比太祖高皇帝一朝,要强上不止三五个档次。

    经济层面——太祖皇帝一朝,天下米石八千钱,百姓民以物易物,易子而食;

    刘荣在位,粟、麦作价皆不过石五十钱,百姓民谁算不上丰衣足食,却也至少是有的吃、有的穿。

    军事层面——太祖皇帝一朝,为了在经济濒临崩溃、中央财政捉襟见肘的糟糕状态下,应对接连不断的异姓诸侯王叛变,丞相萧何不得已,将汉室军队的各项维持成本一减再减,一削再削。

    那些年,跟随太祖高皇帝出关平叛的关中兵马,除去贵族子弟,又或是南北两军的禁军嫡系,其余寻常兵卒,基本都是一身薄军袍,一柄制式长剑。

    然后就没了。

    脚底下,有穿布履的,有穿草鞋的,主打一个随心所欲,穿的起啥就穿啥,中央朝堂一概不管。

    就连束腿所需的一根长布条,朝堂都已经是负担不起,不得不让应召兵丁自筹自备。

    反观现在?

    ——吃穿用度,已经是汉室军队最不需要担心的后勤辎重。

    吃,吃的面食,外加隔三差五的肉食;

    穿,穿的是出自少府西织室的精细军袍,外加质量虽然参差不齐,但数量却供应了相当一部分的甲胄!

    武器更是五花八门——剑、戈、矛、戟、弓、弩,只要是你能想得到,并且能熟练使用的武器,便基本都能发配到你的手上。

    至于吏治、治安、国家财政、中央集权,更是不必赘述。

    吏治方面,汉家虽然没有太过坚定地反腐倡廉,但官僚队伍的综合素养,却是随着社会安定而稳步提高;

    治安方面——单从太祖高皇帝时,秩中二千石,全责关中缉盗事务的‘备盗贼都尉’,如今已经降格到了比千石,隶属内史下的中尉属衙,就可见一斑了。

    负责治安的部门,行政级别连续下降,从国家级干部下调掉了市厅级;

    你说治安有没有便好?

    剩下的国家财政、中央集权——国家财政方面,汉家自太祖皇帝年间的捉襟见肘,不得不通过发行官方伪劣钱币来维持,到了如今刘荣一朝,府库充盈到钱都不知道咋花;

    中央集权方面,汉家也从太祖皇帝在位时期,关东异姓诸侯林立,甚至需要宗亲诸侯去制衡异姓诸侯,到了如今,异姓诸侯悉数作古,宗亲诸侯也被剔除爪牙的阶段。

    可以说,如今的汉室比之开国初,几乎是方方面面的碾压。

    除了开国年间,有那么一批纵观上下五千年青史,都能数得上好的猛人,其他任何方面,汉家都走在稳步向上的康庄大道。

    但事实上,除了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更杰出到令人咂舌的人才队伍之外,太祖年间的汉家,其实还有一个比如今汉室,要跟‘强’的地方。

    ——民族自信。

    准确的说,是国民的心气儿,精气神。

    想当年,匈奴冒顿单于伙同韩王信,悍然发起对汉室边墙的入侵。

    消息传出,汉家之民无不感到愤恨,更是有无数人自发参军,势要去北墙,给匈奴人好看。

    ——要知道当时的行伍,可不是如今汉室的行伍!

    虽然对阵亡将士有抚恤,但对立有战功者,能给出的赏赐却少得可怜。

    伤残者更惨——根本无法得到任何层面的照料,只能回到家里,成为一个失去自理能力的负担,自生自灭。

    那般恶劣的国家整体状况,百姓仍旧义无反顾的选择参军入伍,北上戍边。

    为什么?

    因为在他们看来,区区匈奴北蛮,居然也敢骑在华夏贵胄脖子上拉屎,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