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的是封赏,是得爵,但更是那天的战场,杀人,扬名,血和金银爵位一样令他激动。

    赵平读过的书少,他很难讲清楚心里那团火是为什么燃起,更多的东西,他也说不清楚。

    但他开始意识到,那些人吹捧他时,他表面上微微一笑,心里其实在傲慢地冷笑。

    他想这些人真可怜,只看得见爵位和封赏,却看不见这些东西上都沾着血。

    男人就应该得到这种沾着血的战利品,而真正的辉煌时刻只在战场,更是这些人穷尽一生不可得见甚至不可想象的场面。

    他说不清为什么那么多年他一直小心地保全自己,此时却忽然开始渴望起冒险。

    但他知道此后再也不会有像那样冒险的机会了。

    应当如此,赵平也赞同君侯在面对匈奴人时执行更稳妥的对策,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年轻的将军,也应当惜身。

    但君侯侧过脸,他举起马鞭,指着远方,“你看那座雪白的山,像不像一个雪白的女人。”

    “女人”这两个字,在军中往往有一种暧昧的含义。但说这话时他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语气也不戏谑,就叫人没法生出绮丽的念想。

    赵平愣了一下才意识到君侯在向他说话。

    他没有急着回应,而是顺着君侯的视线远望,看见一座浮在天边的,云一样缥缈而又雪白的山。

    在这个没有仗可以打的漫长冬天,赵平也说不清楚自己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悄悄地学习了一些匈奴人的语言。

    他依稀记得那是匈奴人的圣山,匈奴人认为无论他们走到哪一寸土地,抬头就能望见这座山,因为山一直望着他们,那是他们的圣山,他们敬奉圣山,圣山也注视着他们。

    那座圣山。

    赵平回忆着一根蠕动的舌头,教他匈奴话的那条老迈的舌头。

    匈奴人称之为烂祭系……狼居胥。一个拗口的名字。

    此后不久,赵平就明白了,为什么他渴望冒险。

    或者说他渴望的其实并不是冒险,而是跟随在君侯的马后冒险。

    因为更多像他一样的人来了,赵平完全想不出君侯是怎样做到的,但君侯麾下开始汇聚起一支特殊的军队,每一个人的骑射都极其精湛。

    君侯说只要精兵,但汉军中的精兵是有限的。

    没有办法,在大将军长平侯卫青出征之前,大汉甚至没有一个像样子的马场。

    在弓马骑射方面天然弱于马背上长大的匈奴人,大多数时间是依仗着强壮的体格和精良的装备,强行压制匈奴人的军队。

    所以君侯汇聚的这一支军队,并不是汉军,而是汉军之前虏获的匈奴人。

    赵平惊呆了。

    他第一反应是,君侯怎么敢?

    第二个反应是,大汉怎么敢?

    他看不懂。

    从高皇帝白登之围开始,大汉与匈奴便是世仇,七十年来不是没有人想过以匈奴人压制匈奴人,但从来没有人真正做到过。

    冠冕堂皇的说法是,匈奴人是蛮夷野人,不服王化。

    但实际上的原因是,两军交战之际,汉人难以信任匈奴人,担心匈奴人临阵逃脱,甚至叛变。匈奴人也对汉人心有疑虑,忧心汉人故意让他们去送死。

    因此汉人俘虏的匈奴人虽然多,却不敢尽情把他们派上战场。

    赵平知道君侯曾经任用过匈奴人做向导,从此立下通天的军功。但那毕竟只是一个匈奴人,一个向导而已,真正的主力还是汉人的军士。

    况且这种事也不是君侯首创,如今的大将军长平侯卫青曾经也在军中任用匈奴人,再往上追溯也不乏更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