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第十章:彭祖洞十将授心法武功

    且说自乐山城邦创立、黄义明召开第一次邦务会议后,经与诸葛邦格、迟浩田、韩百知、计子善、吴免冠五位副邦主协商,确定了日后平定四川全地的策略,而决定当做的第一件事是传授已选定五军十位将领武功,以让他们日后能承担起统军责任。

    在邦务会议召开次日晨起,黄义叮咛朱云霞带好小宏业,务必不负所承担的痒序传教重责后,便带上十将,沿着岷江右岸,一路向彭祖山急行。

    彭祖山位于乐山城北约百二十路,时荒草蔽野,路上绝少人家。约行至午后,众人来到岷江的一个分岔口,河道的西侧分流,当地叫“金马河”,是岷江的主流,河道的东侧分流,当地叫“府河”,是岷江的支流。在河道的交岔口,有一个不大的镇子,叫“江口镇”,但因当时战乱已废,多倾倒烧毁的房屋,镇子住的人家不多。黄义明叫众将在江口镇江稍歇,就水吃点所带的干粮,又对众将说道:在此我要告诉你们八大王张献忠入川后何以战败的历史往事,因为此事就发生在我们现在歇息的江口。

    随后黄义明说道:八大王入川后,只知搜括金银,不恤民力,杀人无数,惹得天怒人怨。川民得活者四散逃亡,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八大王空有钱财却买不到粮食,他手下的几十万大军需要养活。八大王只得杀民为食,将被杀的老人、妇女、儿童尸体淹制成咸肉以充军粮。但当老百姓从川地逃亡一空后,八大王既无人可杀,也无粮可充,自知在四川无法立足,便想由陆路出川。当时八大王欲杀军中新附不坚者,大西军骁骑营都督刘进忠劝谏其不要乱杀无辜,张献忠不纳,反而欲杀刘进忠,刘生忠率所部北投清军,引清军由汉中入川,占剑门关,堵住了张献忠由陆路出川的途径,八大王只得从水路出川。他将入川后所抢的无数金银财宝装在几千艘战船上,率领十余万大军从成都出发,沿岷江南下,欲自长江水路东向出川。但当船队行至彭山江口,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歇足之处,又遇到南明四川都督杨展的突袭。时南风大起,向北劲吹,杨展使用火攻,因江口两岸逼仄,八大王军前后数千艘船,首尾相衔,不能急退,尽数被烧毁,无数抢掠的金银珠宝均沉江底,十余万大军全数被歼,张献忠自己仅带得数万亲兵,登岸逃跑。此事称“江口沉银”,亦即后人纷传的八大王“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万,悉沉江底”的历史往事。江口战败后,八大王又逃往川东西充县城东南凤凰山,突遇清军,中箭身死。此事发生于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间。时我在师傅李晋王军中学艺,年纪尚少,亲历此战。

    黄义明又说道:我将此事告知你们的目的是,想让你们知哓《尚书》所说的道理:“天惟时求民主”,“天视之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我们起兵的目的是为了保民,而不是残民。孟子说得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将齐道:仅听元帅教诲。

    众人在江口镇江边歇后,继续前行,约至黄昏,抵达江右彭祖山脚。彭祖山不甚高,西临岷江的支流府江,距黄义明等午后休歇过的江口沉银处亦不甚远。其之所以知名,是因为此山为中国传说中活了八百七十岁的最长寿老人彭祖的故里与出生地。此山又别有彭亡山、彭女山、仙女山之名。称“彭亡山”,是因为传说中彭祖死于此山,山中有彭祖墓景点。称“彭女山”或“仙女山”,是因为传说中彭祖的三女儿三娥于此山中为其父守孝和飞升。

    有关彭祖其人,传为商代贤大夫,本姓篯,名铿,生于夏,卒于周,历经了夏商周三代,寿高八百余。其事迹见于《世本·帝系》、《山海经》以及西汉刘向的《列仙传》记载。据说彭祖一生中共娶妻四十九人,生有五十余子,然均无彭祖长寿。世人均怀疑彭祖有长寿秘方,向其打听,但彭祖秘不示人,仅告诉世人自己是遗腹子,三岁丧母,一生命运多舛,之所以能活到八百岁还耳不聋,眼不花,是因为自己以食为补,不荒淫骄奢,不被世俗悲欢所困扰,保持一颗平凡之心。众人不信,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