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侧的百姓先后呼拜,激动万分。

    他们有人对马车上的李隆基和李瑄作揖行礼;有的老者情感难抑,跪拜于地;有的用手擦拭泪水;有的驻足旁观,感慨万分。

    老人、孩童、妇女,都会第一时间看李瑄,而非李瑄旁边的李隆基。

    直到这一刻,许多人才心安。

    “太好了,圣人平安归京,有小相公辅佐,安贼不足为虑。迟早可以收复洛阳,使天下海晏河清。”

    “以为圣人与小相公反目,没想到是和和睦睦。文武百官拱卫着圣人和小相公,杨氏已除,朝廷终于团结。”

    “天生小相公,是国家之幸,百姓之福。”

    “若非小相公在九载罢相,怎会有安禄山的叛乱?杨国忠误国误民,罪该万死。”

    “是啊!要是小相公在,十三载的大雨一定不会饿死人。”

    “还有南诏之战,是杨国忠这狗杂碎让我儿尸骨无存。”

    “希望上天保佑小相公尽早平定叛乱,使山河安稳。”

    长安百姓看到如此场景,所联想到是“君臣和睦”。

    圣人邀请清君侧、平叛乱的小相公坐在龙辇上同行,代表一定会再次拜小相公为首席宰相,拨乱反正。

    也有一些有识之士,从李瑄、李隆基以及文武百官的神态上,发现无形中的刀光剑影。

    李隆基一向喜欢被百姓欢喝的感觉,他认为那样才会展现自己的威仪。

    是以,李隆基在天长节上会宴请长安的古稀老人,与民同乐。

    在前往曲江、大明宫的时候,李隆基有时候会不行夹城,接受长安百姓的拜见。

    但此刻李隆基却没有一丝精神。

    他听到的欢喝,多是“小相公”,他这个昔日的“圣人”,仅仅是回到长安而已。

    人们把希望,放在李瑄身上。

    文武百官见李瑄深得民心,不禁复杂。

    这不像是一个夺权的权臣该有的姿态啊!

    回顾以往,一切都显得太自然。

    安禄山叛,李瑄入京,像是顺理成章一样。

    可现实就是整个长安的飞龙禁军、龙武军、羽林军、金吾卫都被李瑄收编。

    原本的禁军将领,全部下课。

    转而被李瑄提拔曾在边军服役的士卒,如张小敬这样,直为飞龙禁军的统帅。

    而护卫皇帝的人,都变成李瑄的亲卫天策,似乎是取代原本的羽林和龙武。

    安禄山叛军消灭了大唐的禁军主力,致使整个关中地区不再有彍骑,让李瑄畅通无阻。

    “奸相杨国忠,打死他……”

    文武百官的队伍之后,是坐在囚车上的杨国忠。

    关中暴雨,让长安百姓对杨国忠恨之入骨。

    一代奸相被天水王抓起来了,真是解气啊!

    长安百姓纷纷从口袋中掏出准备好的石头向杨国忠的囚车扔。

    连金吾卫都无法阻止!

    只能上前护住龙辇和文武百官的队伍,以免误伤。

    “铛铛……”

    石头砸在囚车上,又落在地下。

    有的直接命中杨国忠的身子,虽然不大,却非常疼痛,一个不慎就会头破血流。

    “放肆!我是宰相……”

    杨国忠大怒,向这些贱民大喊一声。

    他还不忘又宽大的官袍遮住面部,以免更加疼痛。

    此时的杨国忠色厉内荏,他的话没有任何威慑力,反而更激起百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