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话说,朱棣离开坤宁宫,看时辰朱元璋已经下了早朝,想了想就直奔谨身殿。

    谁知刚到谨身殿门口,朱棣就察觉气氛不太对。

    殿门口的宦官一个个夹着尾巴,埋着头,侍卫也紧绷着脸。

    朱棣脚步一滞,那边王太监和亲兵都尉汪忠已经朝他看过来。朱棣就笑着走过去,离殿门口一下子近了,谁知里面突然传出一声巨响。

    分明是砸东西的声音。

    朱棣:“......”

    不等王太监问,朱棣连忙说:“本王路过,你们继续守着,本王先回母后宫里了。”

    说完脚下生风,眨眼就离开了众人视野。

    王太监:“......”

    汪忠:“......”

    朱棣也好奇,谁惹老爹发这么大脾气,这阵仗,光听就知道不好善了。此时凑上去不是找抽就是找骂,他还是溜吧,等会儿打听一下就知怎么回事了。

    谨身殿内。

    朱元璋一脸勃发的怒意,看着底下跪着的人,目光几欲把人给吞了。

    朱标就候在一旁,微垂着目光没说话,当朝左丞胡惟庸和几个官员一身绯色朝服,跪在朱元璋砸下的碎片中噤若寒蝉。

    今日早朝上朱元璋发了好大一通火,吓得文武官员走出太和殿的腿都是软的。

    事情起因却是大小官员心照不宣,为了省麻烦提高办事效率而开始的空印文册。

    每年各地都要派小吏来京师户部报告地方财政账目,而地方上的账目呢,必须跟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这一年的地方财政计划才算完成。

    问题就来了,比如,此时上交的多是实物税款,运输过程难免有损耗,出现账册和实物对不上那是很大概率的。

    可上面有规定,两边账目一对,哪怕一个数对不上,就不通过,然后小吏就要回去改,上官再盖章。这可是古代啊,交通极其不发达,有些远一点的,来来回回,就是年初到年尾,可能来不及喝口茶水,回趟家,就又要出发去京师核对去年的账目了。

    别说折腾人,还耗时耗钱。

    于是后来大家出发时就会多备上一本只盖了印的空文册,对完现场改。

    而且,虽说是空印文书,为了防止底下人起不好心思,那文书盖的印都是有特别规定的。大大杜绝下面人做手脚的可能。

    当然事无绝对,这还是提高了作弊贪腐机会。

    不过说句老实话。

    这些年,大家也都怕了。

    就问问,谁敢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动改账目的心思啊,是嫌三族人太多,还是嫌边军人太少,还是嫌自己命太好,急着让朱元璋剥皮充草啊。

    他们不敢的。

    即便是偷偷找点小外快,也不是用这种‘求死’的法子啊。

    胡惟庸等京官自然都清楚,也采取默许态度。而且,在丞相胡惟庸看来,这又不是什么贪腐大事,不过是官场小小潜/规则,小事儿一桩,根本不需向朱元璋报告,争取他的同意。

    丞相有协助皇上处理政务,管理百官之权。

    胡惟庸也就没当回事。

    但没想到这事儿突然捅到朱元璋跟前,而且,朱元璋还大发雷霆,早朝上直接发落了两个户科给事中和几个监察御史。

    胡惟庸此刻面对面感受朱元璋的雷霆之怒,原本轻松的心态也变得紧张了,认识到这件事触了朱元璋霉头,怕是——

    “臣有罪。”胡惟庸跪在地上,伏身磕头,言辞惭愧道:“臣身为百官之首,有失察之罪,没有及时发现有官吏欺上瞒下,是臣之责,臣之罪,臣有愧于陛下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