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革命军,就不行了,只能打消耗,面对吞并,也很僵硬,派去东北总督三省的徐世昌没占住,被下面本地的张作霖崛起。
结论是这是学西方国防军建立的,准现代军事组织,后开始向军政府过度。是根植于良好财政的部队,政府财政不足后,迅速失去生命力,开始堕落衰败。
甲午前就开始出问题,海关贸易税逐年下降,中央财政出问题,海军更新没钱了,和慈溪争修园子的钱。
甲午后,增加进出口海关,加速白银外流,内地财政开始下降,关税收入也被抢了,但还有口气,1900战争就是列强这口气都不想留了,要把沿海,沿江,完全打开,关税完全干掉。
不是原来说的,收到借出的马关赔款就把海关还给你,让你接着过日子,而是要完全干掉海关,握在列强的手中。
后面赔款不要了,你们想想是什么情况?列强倾销地,加关税阻挡自己的商品销售?我听说为出口退税补贴的,没听过出口加税的,非管制商品。
美国愿意,其他不接受,无非是清朝海关在列强手里,政府收入,商人出钱的央地矛盾。美国商人强势,列强政府强势。
袁世凯中央先天不足,政治经济和地方势力争夺失败后,昂贵的部队反而是巨大的负担,不甘心失败,派军到各地镇压,却开始了军队本地化,军阀化的开始。
本不懂练兵,但知兵事,任用新式军官,时来乘风而起,势起而刚愎自利,不得善终,为后人笑。
要考虑对俄作战,就要明确双方的背景是什么。自己的大部分武器装备是步枪,少量火炮,步枪的有效射程是300米。对方也装备有步枪,但俄军大量装备了炮兵,炮兵的攻击距离按公里数来计算,轻易的超过千米。
此时的战争,正面战术很简单,步兵冲,炮兵轰。
在遭遇敌人后,炮兵利用射程优势率先发动打击,然后步兵上前搜索残敌,如果残敌抵抗激烈,就再使用炮兵进行轰击。直到对方组织崩溃,己方占领阵地。
我军的优势是本土作战,后备兵员充足。
敌方的优势是炮火射程远,火炮多,可以用火炮开路。
那么问题来了,自己可以在部队崩溃之前将对方的炮兵弹药消耗完吗?
近代战争,比较完整的近代战争,根本就是对钢铁的比拼。就是这个原理,谁拥有更多的大炮和弹药,就可以压制对方。谁就可以更多的杀伤对方,用弹药换取人命。
谁的弹药先耗尽?谁的人员补充先跟不上?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还没有修通。俄国在远东的军队是没有完整的后勤体系的。不能大规模持续生产。他的弹药炮弹是依靠从千万里之外的俄国本土运输而来。
那么你能不能拼消耗,用人员把俄国的在远东的弹药储备消耗光呢?要知道,炮弹也是要花钱的。一个合格的步兵多少钱?一发从俄国运到远东的炮弹花多少钱?
这样背景来设计兵法。
战斗的规模就一定要大。只有大规模的战斗,才能让对方的火力优势变得稀疏到可以承受的程度。大规模纵深防御战斗,才能层层抵抗,一个阵地一个阵地的消耗对方弹药。
先期的战斗人员杀伤,进攻不是目的,目的是消耗弹药。先将对方弹药储备,消耗到一个危险的境地,再利用人力优势进行对峙,消耗敌方后勤,利用自己本土补给的低水平财政消耗,优势对峙,俄国的后勤财政。
将作战思想明确下来,负责后勤财政的,到各级高级指挥官知道,低级指挥官不会知道,因为他们就是被用来消耗敌方炮弹财政的。
他们只知道,如果他们战死了,家人将会得到田地和补偿,自己受伤了会有养老。
如果他们后退,就会被执行军法。家属就会被剥夺土地赶走-->>